发表时间:2025-01-07
来源:2025年第1期《党建》杂志
戴爱国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增强见事于细、见事于早的洞察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做到应对风险挑战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需要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面对国内国际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中做到见事于细、见事于早,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见事于细、见事于早,体现未雨绸缪的风险意识
。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倾向性问题往往都有隐患可查、有征兆可循、有苗头可见,都有一个隐匿、发生、发展的过程。见事于细、见事于早,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的能力,对工作大势和大局作出科学预判,认清机遇和挑战,做好预案,趋利避害,始终掌握工作主动。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推进,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既做最好的准备,也做最坏的打算,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
见事于细、见事于早,体现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严谨细致既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细节、重微末,慎待小事、不欺小节,各项事业才能顺利发展、走向成功。反之,如果心浮气躁、粗心大意、浅尝辄止,那工作必定留下漏洞、埋下隐患,甚至引发事故和问题,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损失。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更加严谨细致的作风,下真功夫把思路理清、把流程想细、把环节抓准,确保各项工作无偏差、无漏洞、无死角,努力推进改革发展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见事于细、见事于早,体现狠抓落实的担当精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见事于细、见事于早,包含落细、落小、落实的实干精神,既蕴含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又是党员干部良好精神状态、工作姿态的生动反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明确指出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党员干部要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态度、“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把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网站编辑:朱琳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