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叶本乾 汪思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并及时总结上升为系统理论,进而指导新的实践。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断,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作出了关键理论指引、提供了根本行动指南。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必然要求。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深刻总结提炼经济建设经验,不断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并持续丰富深化,推动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确保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性成就表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优势所在、关键所在、根本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提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到“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再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彰显并揭示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证明,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就在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发现规律、探索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是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经济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最宝贵经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最关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妥善做好五个“必须统筹”。这既是经济形势“如何看”的正确认识论,也是经济工作“怎样干”的科学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要从“供给侧为主”向“供需双侧并重”转变,把扩大内需的重点转到消费上来,把“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要善用改革开放的辩证法,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汇聚先进生产要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做好“存量”和“增量”这两篇文章;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是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共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自觉用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一系列重要判断,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部署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并呈现诸多结构性亮点,勾勒出中国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全新发展蓝图。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放眼全球,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步入新的“低增速常态”,复苏乏力、任务艰巨;纵观国内,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时期,正面临着外部压力持续加大、内部困难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着眼于“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压力大等困难挑战,这些前进中的问题亟待在发展中破解。2024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交出了超大规模经济体回升向好的答卷,其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望超过2024年。总体而言,挑战更具复杂性、全局性,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越是形势复杂,越是风高浪急,越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分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汇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以进促稳”目标导向,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要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讲求时机力度,做到各项工作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抓紧抓实;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加强政策协同、强化部门协作,齐心协力、积极作为,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注重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有效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放大宏观政策组合效应。同时,针对需求不足、发展受阻、转型不顺、经营困难、隐患增多等症结所在,着力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并优化监管服务,持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完成好一系列重点任务。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既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也是制定大政方针与协调各方、督促落实的有机统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扩大内需、科技产业、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风险防范、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绿色转型、民生保障九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这既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施工图”,也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发令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系统部署立足当下、把握长远,坚持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战略和战术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治理智慧,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指引、更为坚实的保障以及更为磅礴的动力源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只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才能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为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正向激励。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优秀实践成果学习好运用好,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二是整治不正之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坚持不懈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走好群众路线,求真务实、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三是加强统筹协同。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要做好“第一要务”和“头等大事”,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增强协同联动,就是要反对本位主义,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的协同性,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增强政策效果一致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的重要节点,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发展信心,汇聚智慧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才能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叶本乾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汪思洁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