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黄云清:扎根伟人故里 创办一流大学
    发表时间:2019-08-22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2018年9月6日,总书记对湘潭大学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伟人故里,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对于肩负着毛泽东同志殷殷嘱托、承载着总书记殷切期望的湘潭大学来说,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时代内涵既鲜活、又具体,就是坚持以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扎根伟人故里办大学的时代内涵,担当起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切实推动办学特色扎根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校改革、稳定和发展,自觉弘扬伟人故里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将“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扎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新期待与新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进一步明确了“两个融入”的工作主线,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办学思想、教育思想;把学校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融入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凝练了“三个满意”的办学理念,即“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让党和国家满意;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师生员工满意”。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稳抓牢“两个责任”,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推行校党委和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开展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率先推行学院党务干部“专职化”、配齐配强专职组织员,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进一步强化了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压紧压实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致力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充分发挥伟人倡办的独特政治优势、地处伟人故里的红色资源优势,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特色,出版了《毛泽东著作辞典》《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等一批标志性成果。重点加强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取得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等理论成果,启动编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多卷本)》等系列丛书,为推动新时代党的科学理论体系再丰富、再发展,积极发出“湘大声音”、努力贡献“湘大智慧。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扎根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政治可靠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切实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听、查、看、走、讲、写”六位一体教学,着力打造思政课“领航讲堂”特色品牌;专业课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专业沿革、专业价值和专业发展与中国力量、中国成就、时代使命相融合;着力打通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界限,推出讲述党史国史、湖湘文化、革命精神的系列课程。

      近年来,学生中涌现出文花枝、杨怀保、邓榕等道德典范,被《光明日报》等媒体誉为“湘大群模现象”。培养一流拔尖人才。深入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新理念,出台了《关于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实施一流教育环境优化、一流教师队伍提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等“五个一流”计划,全面创建一流本科教育湘大品牌。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扩大学院、学位点和导师自主权,动态调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学科方向,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近年来毕业生质量排名对比生源质量排名高出40多位,在校学生中涌现出2018年度新世界数学奖获得者何益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学评论B(快速通讯)》发表学术论文的尹衡闯等一批优秀学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出台《湘潭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着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必修+选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构建“创新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立体式实践平台,创设六大模块实训教学体系,积极搭建“校地、校企、校友”全方位合作机制,助力学生就业创业。学校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涌现出段小桃、周小宇、李志鹏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学生典型。

     

      

      

          坚持引进与稳定并举,积极引导师资队伍扎根

      认真对照“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标,着力在“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实效。加大引培力度,切实强化扎根伟人故里的荣耀感。早在湘潭大学复校之初,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622名教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自愿奔赴伟人故里,边劳动建校、边教书育人,为扎根伟人故里、服务国家建设作出了生动注解,也内化为历代湘大人特有的使命和情怀。

      近年来,学校依托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百人计划”、“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等人才工程,启动院士培育引进计划、国际引智计划、优秀博士引进计划,吸引汇聚了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60余人、海内外优秀博士100余人扎根湖湘大地、建设伟人故里;启动“韶峰学者特聘岗位计划”,形成了校内人才培育与校外人才引进相结合、校内韶峰学者与国家人才工程相贯通的人才工程体系。与此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传承弘扬“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扎根伟人故里、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湘大自信、湘大人自信和湘大精神自信。深化绩效改革,不断提升爱岗敬业的获得感。深化薪酬分配体制改革,推动实施新一轮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优化教学、科研、管理与创收等业绩津贴分类核算办法,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师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在分配中的优先地位,稳步提升其收入水平。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改进和完善考核与评价办法,建立符合不同学科特点和要求的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与职称评审办法,鼓励教师安心教学、潜心研究。同时,加大教师队伍国际化培育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境进行访学、进修深造,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教师。狠抓师德师风,着力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对标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系列重要论述,建立推行本科教学荣誉体系,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潜心立德树人”等主题活动,构建以“沿着伟人足迹”为主题,以红色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师道大讲堂、“明道信道”系列宣讲、“重走毛泽东小道”情景体验、“情牵脱贫攻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师德师风培育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感、使命感。

     

      坚持以贡献求发展,深度推进社会服务扎根

      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与地方构建“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申报和攻关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平智库团队等方面,寻求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最大公约数”,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近年来,全国高校首家反腐败司法研究基地、全国首个“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中心”、全国首家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等相继落户学校,入选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近五年来,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立项139项,排名全国高校第24位、全省首位,一大批项目对接国家战略需求;5个智库入选中国首批智库索引名单,100余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纳。主动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围绕湖南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促进应用型学科专业群与地方行业产业群的对接。目前,学校1/3的专业为国家或省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在湘就业率保持在40%左右。着眼增强湖南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签署“智能系统可信导航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共建协议;在研究阐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重大招标课题中,学校承担6项,占到了60%。深度融入“伟人故里、大美湘潭”进程。聚焦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和湘潭市“军工城”建设等,联合“一市二区三校”共建了湘潭大学科技园,在湘潭高新区成立了湖南省首家院士创新产业园,创办了全国首家研制矽漂移室探测器的企业,与湘潭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泰富重装集团、湘潭电机等共建湘潭海泡石产业研究院、泰富重装研究院、新能源装备及储能材料与器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较好推动了校地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朱琳瑄)

    网站编辑:朱琳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