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我的思政课老师原来是“导游”
    发表时间:2019-08-05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当你徜徉在江苏师范大学校园,可曾注意到玉泉河畔的马可音乐厅?你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吗?

      江苏师范大学有位思政课老师叫印少云,她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特别受欢迎。学生们说,听印老师的课就像是一场旅行,而印老师本人就像一位热情的“红色导游”。

      

     

      到淮海战役纪念馆触摸历史

      “在淮海战役当中,国民党投入的兵力是80万,共产党投入的兵力是60万,为什么共产党能够以少胜多,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课上,印少云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此时,她与学生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站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入口处。

      在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印少云给她的30多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实景教学课。结合淮海战役相关文物,印少云讲述当年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的故事,从英雄母亲范大娘、到支前民工徐乃祯、再到一根辗转4000多公里的小竹竿……印少云手持麦克风带着学生边走边说,不用讲稿、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把中国近现代史关于淮海战役的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听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热情的导游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

      一个多小时的“思政课”很快过去,学生们不仅没有乏味,还对很多馆藏文物以及背后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宗博阳说,跟着印少云老师来到纪念馆上课,可以更好地感受那段历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课堂和书本。

      

     

      发掘学生身边的红色历史

      徐州是红色旅游胜地,一座建筑、一处地名,可能都浸润着革命年代的红色记忆。坐落于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自然也不例外。印少云在江苏师大工作生活了27年,对学校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数家珍。

      她说,比起带学生去上实景教学课,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更容易操作,对学生来说也更有意义。为此,印少云开设了“学思阳阳”公众号,撰写“我的师大”系列文章,介绍学校里的“红色旅游资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介绍学校的马可音乐厅,就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讨论。

      一位学生表示,平时经常路过马可音乐厅,一直以为这名字和马可波罗有什么联系,看了印少云老师的文章,才知道马可原来是徐州籍人民音乐家,那首著名的《南泥湾》就是马可创作的。

      从学生常常经过的马可音乐厅,讲到《南泥湾》,再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一段历史,印少云的这种讲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很快,田家炳工学院、李可染美术展览馆、时有恒捐赠藏书室……江苏师大里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联的各种场馆、地名,都被印少云一一发掘。

      “挖掘学生身边的红色故事,他就会特别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便能受到教育。”印少云表示,目前“我的师大”系列已经写到第七篇,同时她还在撰写“徐州系列”,包括徐州故事、徐州人物两个板块20多篇,都与中国近现代史密切相关。

      远在天边,不如近在身边。从书本上的历史,到生活中的历史,印少云教授领着学生进行的红色之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江苏师范大学李坤供稿)

      

    (责任编辑:朱琳瑄)

    网站编辑:朱琳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