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丁运时:七十年安居圆梦
    发表时间:2019-12-04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小时候,我家住在城市临街的一所简陋平房。那所房子是刚解放时,爷爷花了几百块钱从别人手里买来的,一家人算是在城里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

      房子面积狭小,虽然只有40多平方米,却住下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长和我六口人。这是一所年代久远的老宅,没有厨房和厕所,砖瓦损毁、屋顶漏光。风雨交加的日子,狂风怒吼时,房子仿佛摇摇欲坠;当外面下起倾盆大雨,房子里就会下小雨。

      20世纪70年代,父母下定决心修补扩建,认为无论如何也要稍微改善下居住环境。那时候,人们建房子不像现在花钱找人,基本上靠自己动手。父母只要听说附近哪个地方拆旧房子,就匆忙借了翻斗车,去捡破砖烂瓦和一些横梁、木条。整块无破损的砖头瓦片很难找到,只有大半块的砖瓦,我们才能捡回来,堆在家门口。就这样,日积月累攒够了材料,请来一个搞建筑的亲戚帮忙,父亲打下手,母亲张罗酒饭,前前后后花了两天左右的时间,重修了老房子的山墙,换了屋顶的油毡和瓦,还在大门的侧面搭了一间小厨房。房子虽然相对简陋,但条件比原来改善了许多,下雨不再漏水,有厅堂、有卧室、有厨房,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家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城市面貌发生了新变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大搞城市建设。不巧的是,我家门前马路要扩建,面临着拆迁。父亲是个老实人,他认为国家建设有需要,我们应该无条件支持。于是,我家是片区第一个自觉拆房的。虽然受到了政府的赞许和表扬,但父亲和母亲看着还在念书的我和哥哥,皱着眉头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重新建房子。父母想办法东挪西凑,请亲戚帮忙,买材料请工匠。还记得,当时只有13岁的我也跟着帮忙搬砖填土,本来中年发福的父亲也慢慢变瘦。就这样,我家历尽艰辛,终于建成了一栋3层小楼,从繁华的闹市搬到了市郊的菜地。那时,人们住房普遍紧张,能够拥有3层楼房,我们相当满足,一家人其乐融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周围菜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新式楼房。以往住着满意的房屋,却渐渐暴露了它的缺憾:房屋面积还算可以,但结构和朝向都存在不足;居住环境相当差,基本没有公共服务,也谈不上绿化,就连道路也是简陋不堪。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活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带来了新的生活愿景。

      最近几年,购买商品房终于提上了家庭议事日程,兄嫂下定决心贷款买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筛选,兄嫂终于购买了一套百余平米的房子。新房装修时,全家总动员,一起与装修公司签合同、购买装饰材料、监督施工进度。虽然紧张忙碌,大家却喜悦而兴奋。乔迁新居那天,一家人喜气洋洋,还邀请了亲戚和邻居在酒店吃饭,以示庆贺。新小区青葱苍翠,还有小花园、篮球场等公共设施;物业管理相对完善,安全有保障、生活有秩序;管道液化气、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一应俱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些年我家房子的变迁,也是中国千万个家庭居住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普通家庭的住房条件也将越来越好。生活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新时代,依靠勤劳的双手,我们一定能建成更新更美的房子,作为我们舒适而温馨的美好家园!

      

    网站编辑:孙 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