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李永刚:成蹊堂的老物件
    发表时间:2019-09-09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从陈旧发黄的家谱,到有族长签字画押的分家单;从日本侵华时期的布口袋,到没几个人会使用的四角号码字典,我们家里的老物件儿,都用墨笔字写着“成蹊堂”。每个物件,都承载着无数记忆;每个物件儿,都见证着我们家不同时期的喜怒哀乐。同时,每个物件儿,又作为时代的记忆,讲述着新中国成立70年前后的巨大变迁。

      水龙布口袋

      我家珍藏的布口袋,是爷爷在日本侵华时期置办的。布口袋由两块水龙布缝合而成,正面有爷爷亲手写的端端正正、拳头大小的八个墨笔字:梁家务村成蹊堂记。多少年来,口袋上挂满了几十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补丁,足以证明岁月沧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蹊堂是我们李家传下来的名号,口袋也是爷爷全部的心血。布口袋见证了爷爷在国家危难时期,艰难度日的心酸和苦楚。

      爷爷经历过与奶奶的生死离别,经历过运河发大水的灾难,经历过被日寇逼着修炮楼修地堡,经历过国民党兵抢劫牲口。他三次遭遇倾家荡产,最难的是那次土匪绑票。那年,爷爷和村里人结伴去城里买麦种。不料回来的路上,遇上觅子店土匪劫道绑票。全家人只能含泪卖牛、卖粮食、卖家当,这才凑齐120块大洋,赎回了爷爷。回到家的那一刻,爷爷感到愤恨、无助,多亏那条布口袋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夏天遮风挡雨,干活累了,铺在地上就成了一张床,防潮防水。冬天盖在身上就是一床被子,御寒保暖,还能随手捡柴禾等。一直盼到东方日出,终于盼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扬眉吐气地说,1949年之后,他才开始活得像个人样。

      铁驼筐

      铁驼筐是爸爸的宝贝。那是20世纪80年代,爸爸亲手用铁丝编成的。那时候农村家家都有驼筐,可以用来买饲料、卖蔬菜,赶集上店带着它十分方便。

      爸爸继承了爷爷的那股韧劲主动报名参军,到福建前线参加金门战役。退伍还乡务农,清运河、挖水库、抗震救灾,一干就是十几年。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1978年,这一年,村里有了分田到户,家里多了余粮,也有了存款。1979年的冬天,爸爸参加乡里组织的养鸡学习班,静心琢磨、细心打理、精心照料,很快产蛋见到回头钱,一年平均下来纯利润有400多元,相当于当时城镇工人一年的工资。乡里开表彰会,戴红花、发奖品,还给他500元的免息贷款,扶持笼养、扩大规模。老爸继续报名学习,逐渐掌握了断嘴、强制脱毛、发酵鸡粪做饲料等新技术,还学会了打防疫针、治疗霍乱等。因养鸡带来的收入,每年都用来添置自行车、电风扇、洗衣机等大件商品。无论家里添了多少新东西,爸爸对他的铁驼筐始终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就找抹布擦擦尘土。

      四角号码字典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任何一个汉字,只要写出来,爸爸张嘴就能说出它在字典的哪一页。爸爸喜欢读书,从小就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年轻时常忙于生计,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翻看那本字典。

      1992年,我们把爸妈接到原通州县城居住,本想让二老颐养天年,没想到老爸迷上了书法,还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一天到晚,他听课写作业,认真复习预习。1996年7月,老爸如愿取得了毕业证书。他的书法作品陆续被装点到街道的文化楼门,有的在区里活动中获奖,有的被《北京日报》刊登。后来,老爸成为了区书法家协会的会员。通过继续学习,他还加入了北京诗词学会,积极创作诗词。为了遵守平仄规则,他更加频繁地翻阅那本四角号码字典。

      茶余饭后,老爸总喜欢找题目考考我们,和大家讲讲知识、聊聊困惑。大家说农村,说城市,说祖国的发展;说经济,说法治,说社会的变化。从过去挖河修路冬闲工程,说到现在冬奥会滑冰滑雪;从过去烧香上供祈求天年,说到今天人工降雨神州飞天。全家人通过闲聊讨论,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到了国家强大、科技进步带来的幸福。

      在成蹊堂的记忆里,布口袋里有兵荒马乱的酸楚,铁驼筐里有改革开放到的富足,四角号码字典里有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更有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深切期盼!我愿意,把那些成蹊堂的老物件继续珍藏下去,一直珍藏到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办事处)

    网站编辑:孙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