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改革开放记忆】桃源乡的变迁史
    发表时间:2018-12-28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杨晓东

     

      记忆中我的故乡——四川省洪雅县桃源乡画林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破旧的木头房屋、门口觅食的小麻雀、弯弯曲曲的梯田和袅袅升起的炊烟,虽有诗情画意却又显得偏僻落后,与所谓的“世外桃源”相差甚大。

      记得40年前,我们村的居住状况着实堪忧。一到雨天,老旧的木头屋子便犹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般。此时,年幼的我不由自主地担忧起来,因为没准儿何时就落下雨滴,在床上、桌上发生小小的“洪灾”,所以得拿起盆儿时刻准备着。村里与外界唯一的交流是每逢双日的赶集,如遇雨天便只能取消,因为泥泞的田间小道让人手足无措,一不留神就容易把鞋子深陷泥淖之中。然而,如果有急症病人需要就医,那就什么都顾不上,只能风雨无阻了。记得小时候,我时常在三更半夜发烧,小叔就背着我去十里外的乡卫生院。我披着雨衣,趴在小叔的背上,行走在瓢泼大雨中,小叔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艰难前行,直至今日这个画面依然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

      由于交通不便,平时大伙能吃到的食物也十分有限。一般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春夏两季尚不担忧。可冬日里,饭桌上便只有萝卜、青菜和自家磨制的豆腐。衣服是清一色蓝灰棉布的中山装,鞋子是自制的步鞋和棉鞋。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奶奶倚着门边纳鞋底的情景,而我为她穿针引线。当时,村里大多数人徘徊在温饱线上,除了耕作,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那时每到夜晚,我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扛着凳子去村东头的民权叔家看电视。乡亲们基本上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平淡日子,生活水平仅是勉强度日,无甚欢喜。然而,令人犯愁的是文化教育的匮乏,大部分学生就只读了个初中。这就是我对故乡的儿时记忆,当时的桃源人还深陷彷徨迷茫之中,思考着未来何去何从。

      2000年,故乡的发展有了起色。那一年,乡里铺了柏油路,面包车也变得稀松平常。虽然以前也有面包车,但数量稀少,而且一到雨天崎岖泥泞的羊肠小道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此时,交通已方便许多,不似往年下了客车还要徒步二三十里地,走得让人疲惫不堪。

      洪雅县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在党和政府种种惠民政策的护航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桃源乡人也开始渐渐觉醒。一向老实巴交的村里人李大林,去上海的养鸡场打了2年零工,就在政策的召唤下大胆走上了回乡自主创业的道路,不仅开起了养鸡场,而且生意蒸蒸日上。李大林的母亲张大妈说:“这些钱都是政府贷给咱的,可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心意啊!”没过多久,村里的那些木头房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红砖黑瓦的平房。那时,摩托车风靡一时,村里不少年轻人赶时髦也都买了一辆。有了车,出门方便不说,饭桌上也增色不少。村里人再也不用起个大早去赶集,有了摩托车一去一回,集市上的新鲜蔬菜都可以第一时间买到。

      同时,村里人的精神文化活动也日益多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购入了电视机,一家人在自个屋里排开长凳看电视,这才叫其乐融融。表叔家的两个小家伙也陆续上小学了,而且小学到初中已经不用交学费。而小学教育也已经相当规范,引进了许多师专毕业的教师。每位老师各司其职,再也没有一个老师包揽一个年级所有课程的情况了。随着交通的便利,孩子们去乡里上学也不再艰难。乡里的学校有崭新的教学楼、正规的篮球场,令人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2017年清明节,我回乡祭祖,村里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从乡里直通到村里,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变通途,汽车进村毫不费力。村里的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李大林家的养鸡场如今已改成了养猪场,政府不仅鼓励养猪还给予了生猪补贴。他现在俨然一副老板模样,不仅电灯电话一一齐备,而且有线电视、宽带都已安装完毕,天天网上冲浪,不出门也知天下事。村里陆续出了不少大学生,甚至优秀的毕业生还到村里任职。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准备回村里大展拳脚,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这几年,除了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外,其他惠农政策也接踵而来,让人耳目一新、欢欣鼓舞。

      村里的老年人也受益颇深,对儿女们从城里买回的衣服和鞋子交口称赞、欢喜不已,被村里人戏称“老来俏”。“万户千乡工程”的实施,让村里出现了数家农家连锁超市,老人买东西方便了许多。最近,洪雅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桃源乡改成了七里坪镇,全力搞旅游,成为四川康养的一面旗帜。如今,四川省正全力打通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洪雅四大景区每年将吸引游客几百万人。此外,洪雅还准备修建小型机场,建成后无疑给当地经济又带来一次腾飞……

      我是幸运的,出生在这样一个追梦的时代。我有幸参与了家乡改革开放的建设,见证了洪雅的巨变。毛主席曾在畅想长江三峡的宏伟蓝图时说过:“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如今想来,家乡的先贤们若看到此情此景,恐怕也会目瞪口呆吧!(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