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改革开放记忆】40年,我的国,我的家
    发表时间:2018-12-06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刘巨成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是,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国家继往开来、一往无前,是波澜壮阔、极其不平凡的。对我来讲,40年,从顽皮孩童到知天命之年,与国家共历改变,见证辉煌。回顾过去,往事历历在目。

      1978年,我9岁,上小学三年级,和其他孩子一样向往长大了当个科学家。我清晰记得教室黑板报上写着:为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因为知青老师陆续返城,校园变得冷清了许多。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有时是文化课,有时是在学校农田或校园里劳动,做些掰棒子、运粮食、喂兔子、清理兔舍等力所能及的活儿。放学后,我常与小伙伴们去田里捡麦穗、打猪草,晚上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挤在煤油灯下写字看书。节假日的时候,我会和父母乡亲到地里割麦子、收庄稼、摘枸杞,给家里挣一两个工分。

      我们家是个有10口人的大家庭,母亲每天都在为一日三餐发愁,因为她总是想尽力让自己的孩子们有饭吃,能吃得开心些。但在那个年代,能保证餐桌上有足够的咸菜、窝窝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奢谈吃好了。

      我们村实行包干到户是1981年。一天,父亲、叔叔和哥哥砍掉院子里两棵种了十来年的树,盖了一间土坯房,从生产队牵回两头牲畜,拉回一些生产工具。自从生产队解散以后,吃白馒头的机会多了,母亲不再为吃饱饭发愁了,但贫穷的家境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1988年,改革开放走过第一个十年,农村万元户涌现出来,城市的大小老板多了起来。这一年,我已在南京某军校就读一年了。出于对军队的向往和减轻家庭负担的双重因素,我以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报考了军校。那时,军校是神圣的,军装是招人喜欢的,军人是自豪的。军校是个大熔炉,它为我们打下一生的“军”字烙印。

      199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二十个年头,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就在这一年全国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灾,我的很多同学、战友都上了一线,以血肉之躯对抗滔滔洪水。

      这时,29岁的我已经是副营职军官,正风华正茂,浑身充满力量。这一年冬天,我的女儿出生了。也是这一年,妻子在地方分到单位的最后一批房改房,我们终于结束了到处借住、租住的历史。这一年感觉最明显的是通讯条件的改善,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不用到镇子上去了,部队内部通讯由总机插拔中转更换为程控拨号,通话声音也清晰多了,打电话不用扯着嗓子喊了。

      2008年有很多大事发生。5月汶川地震,举国悲痛。8月,国人期待已久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9月底,我躺在军队医院的病床上看到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获得成功的喜讯,看到了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那激动人心的画面。

      这一年,我晋升为技术八级。所在部队已于7年前换了全新的装备,成为空军为数不多的应急作战部队。跑道翻修了,营房翻建了,官兵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一心想训练、全心谋打赢”不只是挂在嘴上,也在逐步落实到行动中。

      今天,中国进入新时代,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全面总结了新时代的中国新面貌。千万张中国面孔,他们执着自信,他们坚毅勇敢,他们安详喜悦,祖国的建设者们奋发有为,不断创造着国家的新辉煌。

      今年,是我离开部队进入公安队伍的第八个年头了,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是身份的转变,也是环境的转变。我同千万名军转人员一样,在新的岗位上不断磨练自己,初心未改,重新出发。

      40年,我与祖国一起成长,沐风浴雨,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无论身处何地,为国家奉献我的全部心血,一直是我不变的信念。我坚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步伐,不断走向新的辉煌。(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任城区分局)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