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家风】李树德:为母亲说书
    发表时间:2017-09-13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我母亲身体一直很好,为了一家人的吃喝忙里忙外,一天总也闲不住。可是我上高二时,母亲病倒了,她感到胃不舒服,不想吃东西,周身乏力,总是打不起精神来。去医院看过两次,医生给开点药,让多休息。母亲每天勉强为我们做两顿饭,大部分时间在床上躺着。无聊时,就从抽屉里找出我的那几本《水浒》小人书,翻来覆去地翻看解闷。

      一天,母亲问我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水泊梁山小人书,她说那些故事挺有意思的。我说,小人书就这几本,但我可以从学校借《水浒》小说。母亲说,她认字不多,可能看不太懂,而且也费心。我突然心血来潮,对母亲说:“娘,我给你说书吧,就讲水泊梁山的故事。”母亲听了很高兴,说:“那当然好。”

      我从小喜欢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最开始是积攒水浒人物烟画,后来看这类小人书;上了中学,学校图书馆有各种版本的《水浒》,七十一回的,一百二十回,金圣叹批的,我又杂七杂八地读了一些,对水浒的故事比较熟悉,而且能背出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小时候,我就给玩伴们讲过“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学校也给同学们讲过,所以我提出要给母亲说书。

      白天,我在学校抓紧时间把作业完成,晚饭后就到父母的房间,母亲依着床头,半坐半躺,我坐在母亲的旁边,给母亲说书。我自认为也有一点说书的技巧,那是在一个叫作“新三不管”的地方学的。以前那里有撂地摊打把式卖艺的、变戏法的,也有说书唱戏的。星期天我和同学常去那里玩,我特别喜欢听说书的,有时一听就是半天,这样了解了一点说书的门道。于是我就模仿那些说书人,讲故事时添枝加叶,不轻易地把最精彩的情节端出来。所以我给母亲说得很慢,一个晚上只说一个章回,例如,说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时,说到高俅在端王府踢球的那个情节,我便根据自己和同学们踢足球的经验,添油加醋,讲了好长一段。

      我原来以为自己熟悉《水浒》的故事,可以按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讲下去,但真正讲起来就发现很多故事情节连贯不起来。于是,我又从学校借来《水浒》,白天抽时间把晚上要说的那一回读上一两遍,再把故事情节在脑子里过一遍;有时候还要在纸上写写画画,如要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一回,我就在纸上写下“李小二夫妻——东京来人——管营、拨差——大军草料场——酒葫芦……”这些关键词,就像老师备课一样,白天准备晚上说,这样说得就越来越顺畅了。我也学着说书人的样子,找了一把旧折扇,拿在手中做道具,既当刀剑,又当笔墨;有时为求得生动形象,就站起来说,模仿各种人物动作。我还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诗词、谚语、俗语、串话用上,什么“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事的根苗,气是无烟的火炮”,什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什么“无酒不成宴,无巧不成书”等等。我也学着说书人“卖关子”,说到紧要处,就用右手的扇子在左手手心中一拍,“啪”的一声,说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看得出,母亲听得很入神,赶上星期六晚上,明天不上课,母亲就让我多说上一回。父亲和二弟晚上也跟着母亲一起听我说书。

      说来奇妙,自从我给母亲说书以来,她的病情日见好转,首先是精神好多了,有时也跟着我们说笑。胃口也开了,吃东西香了,也不感到那么疲倦了。一部《水浒》还没有说完,母亲的病就痊愈了。

      母亲向邻居和亲友们提起我每天晚上为她说书的事情,邻居和亲友都夸赞我孝顺。父亲对我说:“你说书说得挺好,将来可以当教员。”不料想,父亲的话说中了,教师成了我终生的职业。给母亲说《水浒》,成了我当教师的“预演”。(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王玥芳)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