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征文
【鲜红的党旗】罗冬东:红色土地与青砖小屋
发表时间:2016-09-30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这是老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故事。我的外公陈国智是一名中共党员、离休老干部,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的战士,今年已是85岁高龄了。在我的成长记忆中,他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外公的家乡在云浮河口双上村,村里有两间建于清朝末年的黑瓦半青砖小屋,是外公父母和四兄妹的家乡旧居。外公大哥陈国柱在云浮都骑求学时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年仅16岁的他加入当地抗日少年先锋队,活跃在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唤醒民众奋起抗日、保卫家园。1939年,他在云浮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成为云浮地下党组织一员,更是双上村第一个共产党员。同时也开始了从事党的秘密地下工作生涯,在随后三次反共高潮和内战中,以教师为职业作掩护,团结群众、隐蔽斗争,承担起党组织秘密交通站之间的情报传送等工作。

  在他十多年的地下工作期间,双上村的青砖小屋成为他与许多地下党员秘密活动的重要场所。1945年10月,他按组织要求从新兴顺利护送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谢立全前往都骑。谢立全是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封面照片的红军小号手,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受党中央委派从延安来到广东开展华南敌后游击工作。那时刚从恩平朗底围剿战中艰难突围后来到新兴,并计划将中共中区特委办和司令部转移到云浮都骑去。在从新兴出发转移过程中,他们两人一路徒步,翻山越岭,赶到双上村已至半夜时分,便在小屋宿上一夜。外公回忆说,由于赶路劳累,谢立全与大哥的双腿浮肿得厉害,母亲见状还命他立即取些苦丁茶、紫苏、薄荷等山草药煎水作药。在外公一家热情细心的照料下,谢立全在小屋安全留宿了两个晚上后顺利转移至都骑的部队所在地。

  1947年秋,外公与他的母亲又在小屋接待了大哥陈国柱用书信交代下来的一位自称生意人的“周先生”。“周先生”在小屋居住了十多天,外公一家只以木薯、番薯果腹,却让客人吃上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所下的鸡蛋,还专门到村前小溪捉些小鱼小虾煎香后再蒸煮给他,外公的母亲甚至每餐专门为客人做一碗青菜汤,而这已是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家中所能拿出最好的食物了。“周先生”昼伏夜出,行事极其低调隐蔽,外公主动为他掩护和传递村里情况,连每餐饭菜以及洗澡热水,都是外公和他妹妹两人悄悄送到小屋里的。许多年后终于得知,这位客人就是中共粤中区挺进三罗武装小分队的军事负责人吴桐司令员。他的任务是组建一支24人武装小分队挺进三罗地区,却在云雾山、大金山一带先后遇到反动势力共500人追剿,被迫隐蔽在云北双上村。这支小分队,正是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最初的基础力量。云北双上的隐蔽斗争,让孤军深入的挺进部队得以保存力量,终于在1948年1月在富林成功打响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成就今天所流传的“云雾山头野火红”光辉革命故事。

  革命征程,风雨砥砺。外公希望我们要缅怀和传承老一辈革命者对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情怀。

  不忘他们的赤胆忠心。作为地下党员,他们以社会职业为掩护,与敌人斗智斗胆斗勇。谢立全司令员著作的《挺进粤中》一书更是将他们赞誉为“地下尖兵”!

  不忘他们的舍生忘死。外公的母亲信任并支持儿子的事业,更不惜将自己的家变成革命活动的场所,即使节衣缩食、倾尽所有,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来接济地下党的同志们。因为她深知,没有国,哪有家?

  不忘他们的不计回报。对党绝对忠诚,是地下党员生命的原色。死不足惧,更有何畏?他们从未想过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死不足惧,财富亦有何惜哉?外公大哥的工资全用在了革命活动,无偿奉献给党组织,几乎没有多余的钱财回馈贫困的家。

  在鲜红党旗照映下的今天,双上革命老区被冠以“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而这片红土地上青砖小屋爱党为党、心系人民的故事仍将流传下去、催人奋发。(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中心支行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郭慧)

网站编辑:付天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