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改革开放精神: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
    发表时间:2019-08-16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李辽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习总书记的论述是对改革开放精神的最新表述,对于深化认识中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精神的生成基础

      改革开放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不灭。中华民族精神是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的坚实纽带。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随时面临着来自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困难,这迫使人们始终保持变革和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由此积淀升华起变革和开放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精神正是根源于这种历史文化积淀。

      改革开放精神发端于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十年前的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群众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在此紧要关头,党中央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求,也就此打开了中国通往繁荣富强的大门。经过四十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告别了缺吃少穿、物资匮乏的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并进一步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

      改革开放精神铸就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从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党政分开,到把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以依法治国的形式统一起来,再到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谋策献力;从建设“两个文明”、坚持“三个面向”,到建设和谐文化,再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改革开放精神汇聚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洪流。历史上的中国曾多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但通过改革开放赶上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越来越深度融入世界。自1978年至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已从全球化的旁观者变成全球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逐步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二、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要义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成功和伟大总是为勇敢者准备的。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开创了“大包干”的先河,大大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到沿海开放城市、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港)等各种形式特区的设立,我国对外开放道路越走越宽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冲破了姓“资”姓“社”的二元对立,不仅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完全统一,也具有重大意义。

      勤奋笃实、绝不空谈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在精准扶贫问题上,成就显著。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7.4亿,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总数70%以上。放眼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谱写了一篇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美华章。

      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对西方甚嚣尘上的“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等社会思潮,中国共产党人励精图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奋斗,终于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面对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百折不挠,从“蛟龙”潜水到“北斗”升空,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奔月”到首艘国产航母完成海试,从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到超级杂交水稻屡创奇迹,中国在众多关涉国家战略安全领域抢占制高点,不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伟大跃升。

      坚持原则、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四十年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开放包容的对外开放原则,一方面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做法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加入世贸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实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可以预见,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会更大、领域会更广、层次会更高。

      三、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路径

      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方向是首要问题。新时代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做到改革开放道路不偏、旗帜不改、方向不变;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树立思想标杆,引领前进方向。

      强化创新进取的使命担当。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实践是关键环节。一方面要立足于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特别是跟踪网络科技前沿,以科技创新带动社会综合创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另一方面,我们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坚定责任担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人民是根本力量。一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继续发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活动,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三是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继续深化人才体制改革,破除制约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级各类人才不断涌现。

      开拓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合作是必由之路。一是要树立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民族和国家的道路、制度和文化,坚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二是拓宽合作平台,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推动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逐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加大国际传播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四是直面全球性发展问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李辽宁,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白梦洁)

    网站编辑:孙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