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学习大军
学习大军: “天眼”开,创新来
发表时间:2016-09-30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县正式启用。习近平总书记发去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古老的传说。“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的确,如习总在贺信中写的,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人类一直以来就怀着对外太空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中国先民很早就在探索四时运行之大道。浑天仪、地动仪,种种先进仪器早于西方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发明更显示出我们的科技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2300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今年1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习总书记对中国古老的科技简史如数家珍。早在2012年8月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就指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于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中,开始观察和探究宇宙的奥秘。”天文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和成就都丰富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天文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深远地影响着人类文明。他在贺信中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因此,飞天梦,即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的进步。2013年5月,习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中,回忆起1971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的心情,他说:“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的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天文事业包括航天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现代化天文站运行体系,建成了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巡天望远镜,成为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实现中国人太空出舱的梦想,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航天器的软着陆,等等。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都和一个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就是——创新。创新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在贺信中,他在创新战略意义上给予肯定:“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梦,即是飞天梦的本质属性。

  当下的担当。天文作为战略,创新作为驱动,当下的我们如何去强化这样的创新战略担当呢?今年5月,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务于群众,或者说全人类的福祉。我们看到许多尖端的科技创新成果,最终由某个顶尖的大脑或者一个优秀的团队发明出来,但服务于整个科技创新领域的却是全体社会成员。4年前,他就看到“科学技术是一项既造福社会又依赖社会的事业,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广泛的公众理解和积极的社会参与”。科技创新与群众参与二者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在全社会、全人类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无穷动力和蓬勃活力。”这样,就把当下科技创新的手段和目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群众性,即是创新梦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扬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个有创新的国家和民族,才有新气象!

(责任编辑:张少义)

网站编辑:付天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