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我的外公彭德怀
    发表时间:2018-04-08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张 峰(彭德怀侄女彭梅魁之子)

      彭德怀没有子女,弟兄三人里他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外公。我外公叫彭金华,是他的二弟。三外公名叫彭荣华。我母亲彭梅魁是彭金华的女儿,她既是被彭德怀抚养的人,也是在彭德怀的晚年照顾和侍奉他的人。

      我没有见过亲外公,而是一出生就在大外公家住,家人谈论最多的也是他,所以我心目中的外公就是大外公彭德怀。今天我想说说外公的几个爱。

     

      忠心爱党,牺牲了两位最亲的人

      1938年4月我外公彭金华从延安抗大毕业,有一天,彭德怀找到我外公:“金华呀,听说你毕业后组织上安排你留在延安工作,你有什么想法?”我外公说:“延安是革命的根据地,能在这里工作锻炼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珍惜这个机会的。”大外公停顿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咱们家乡白色恐怖很严重,我们党的工作很薄弱,急需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我外公说:“你的意思是?”“我希望你能回老家去发动群众,我们共产党员要为劳苦大众着想……”“哥,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回去。”就这样,我外公回到了老家湖南省湘潭县乌石村。当年10月,家乡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成立,外公彭金华是第一任书记,外婆周淑身是第一任妇女主任。

      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仍限制着共产党的公开活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制造摩擦,捕杀共产党员和破坏党的各级组织。1939年8月,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下令加紧捕杀共产党员,在一份抓捕名单里就有我外公彭金华。

      1940年10月4日,当彭德怀正在华北抗击日寇、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时,国民党潭株警备队利用黑夜,于凌晨摸进了乌石村,包围了我外公家。

      那时的农村很落后,没有电灯,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落山后,村里就很少有人走动了。大批潭株警备队员荷枪实弹悄悄进了村,不仅惊醒了全村百姓,连狗也都被惊吓得乱叫起来。

      狗的狂叫声让外公预感到了事态的紧急,因担心党组织的文件落到敌人手里,在急忙嘱咐外婆照顾好我12岁的母亲和年仅2岁的舅舅彭康白后,外公快步走进屋后的红薯窖,烧毁了所有党组织的文件、党支部的材料以及党员名单,并从炉灶里铲出灶灰掩埋了遗留的纸灰。就在他烧毁文件时,东屋外响起了枪声,我的三外公彭荣华惨遭敌人杀害。当外公走进东屋查看情况时,潭株警备队员破门而入……7天后,外公等8名共产党员在易家湾凤形山龙古坡被枪杀。

      枪杀案后第二天,外婆和乡亲们在荒草中找到了外公的遗体,他遍体鳞伤,十个手指尖已经被钢针扎得稀烂,手指也被打断。敌人为了让外公背叛党组织、背叛彭德怀用尽了酷刑,但最终也没能使他屈服。

      本来国民党反动派还打算暴尸示众,但湖南10月份的天气还比较热,加上烈士们被敌人的酷刑折磨得血肉模糊、衣不遮体,招来的苍蝇、蚊虫使遗体很快腐烂,第三天,反动派们被迫同意亲属收尸。外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外公的遗体抬回家。3天后,外公彭金华和三外公彭荣华被合葬在屋后的山坡上。那一年,外公40岁,三外公年仅37岁。

      如果外公1938年留在延安,那么他工作的危险程度要相对小很多,但彭德怀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让外公去了最危险的地方,从事最危险的工作,直至牺牲。彭德怀也为了党的事业,失去了两位最亲的人。

     

      忧民爱民,愿做扫把服务人民

    1955年,周恩来和彭德怀在全军射击与体育检阅大会开幕式上

     

      外公常用“扫把”和“泥菩萨”来形容党和军队与老百姓的关系。他常指着泥菩萨和扫把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共产党员要像扫把一样为人民服务,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起扫把的摔打。扫把虽是小物件,但每一家都离不开它。”

      在戎马征战的一生中,无论走到哪里,外公都会和当地老百姓坐在一起唠家常,倾听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自1959年庐山会议被罢官后,外公在北京西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了6年(1959年9月30日——1965年11月28日),在这6年时间里,他关心帮助了很多屯里的百姓,从用电照明到吃水,事无巨细。

      一天晚饭后,外公散步到邻居季大婶家,发现她的两个孩子正趴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写字,他担心孩子的眼睛会近视,就用火柴棍拨亮了灯花。这件事让外公开始惦记村里的照明问题。第二天,两根从吴家花园拉出的电线越墙而过,季大婶家从此有了电灯。后来,外公又自掏腰包买了电线电柱,为周围14户群众装上了电灯。最后,在当地领导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全村人都用上了电。

      外公初到吴家花园时,村民喝的是小土井里积存的不洁净的地表水,旱天见井底,雨天见井满。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外公先是招呼村民来吴家花园的机井里接水,但警卫战士考虑到由此会带来安全保卫隐患,很快便不再允许村民进入花园。不久,外公想出一个好办法:在墙角掏个洞,把水引到墙外,这样大家不用进来也能接水喝。后来,还是在他和当地领导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民吃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家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再也不用每天排着队来吴家花园接水了。

      1961年的夏天,雨水格外得多,一天夜里,暴雨倾盆,外公因为担心村里80多户村民的房子经不起大雨的狂击,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一会儿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一会儿又躺回床上惦记着村里的危旧房屋,一直熬到凌晨三四点钟,再也躺不住了,他穿上雨衣抄起手电,叫上警卫战士拿着草帘子、席子疾步进村查看险情。他一边把住在危房里的老百姓安置到吴家花园,一边指挥着战士和青壮年群众对危房进行紧急加固。老百姓在担心惊恐中看到外公来了,心中顿时燃起希望,自觉地服从指挥并加入到防汛抗灾的队伍中去。

      天亮了,雨停了,忙碌了半晚上的外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吴家花园看望安置在这里的危房群众。当大家因为把他的房间弄脏弄乱而不停道歉并执意要走时,外公赶紧让战士熬了一大锅姜汤,亲眼看着乡亲们喝完,才让他们回村。那年,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

     

      爱护亲人,甘当照片里的影子

    抗日战争时期的朱德与彭德怀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外公的冤案没有得到平反。此后,为了照顾外公及减轻他的思想压力,我父母每逢周日和节假日都要到吴家花园看望他。1963年初春的一个周日,父母又带着我和两个姐姐来到外公家。看到我们来了,外公格外高兴,挨着个地逗,挨着个地抱,最后还把我们搂在一起。

      父母在旁边看着,心里非常高兴,想把这温馨的场景记录下来,就提议说:“伯伯,跟3个孩子合个影吧?”外公高兴地答应着:“好呀,要多照几张!”当父亲准备好相机,母亲帮我们姐弟3人摆好姿势时,外公却突然皱了皱眉头,一言不发地转身走进屋里。

      母亲喊:“伯伯你赶紧过来照相呀!”此时,却只听外公在房中隔着纱门说:“孩子们的表情都很好,你快照吧!我现在名声不好,孩子们还小,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不要给他们的身心留下阴影。”听了这话,父母顿时双眼模糊,但父亲还是按下快门,留下了那一刻的宝贵瞬间。

      当我们懂事后,每每提及这张照片,父亲总深情地说:“你们的妈妈很坚强,她很小时父亲就被国民党杀害了,可她依旧积极参加革命,从没流过泪。但拍这张照片时,因为你们外公的一席话,我第一次看见她哭了。”

      照片上,外公把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春天都留给了我们,自己却只剩一个纱门后隐约难辨的模糊背影。正因如此,外公的光辉形象和敦实身躯才更显高大,也正因如此,这张照片后来被称为“最美的伟人照”。

      “文革”期间,专案组多次审查外公和母亲的往来,并追查“万言书”和“八万言翻案书”的下落。为此,外公分别于1969年1月和4月两次作书面交代,但都有意淡化与母亲的往来,以保护母亲。1973年,当外公得知母亲的处境不好时,尽管他自己的处境更难,更需要母亲照顾,但为了保护她,还是支撑着病体,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封绝笔信,并退回了母亲给他送的东西。

      有人说外公是李逵张飞式的人物性格,母亲对此并不认同。1986年,当国家重新安排母亲工作时,她推荐了比她小10岁的妹妹。后来,母亲应邀在广播电台和报刊上回忆外公生前的点点滴滴,并坚持做连播和连载,因为她的愿望就是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彭德怀。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这几则往事,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为了党的事业、国家的安危,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亲属的成长,外公彭德怀都是一个无私的、大写的人!●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