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二妹子”有话对党说
    发表时间:2018-03-07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 陶玉玲

     

      陶玉玲,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4年10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49年考入华东军政大学。1950年4月,在该校预科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学校文艺系。1952年调入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即后来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多部话剧和影片中饰演主角,电影代表作有《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没有航标的河流》等。

      

    (一)

      今年春节前夕,我和我70年前上华东军政大学时的老班长费华通电话,在互致问候后,年近九旬的老班长动情地说:“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你曾对我说,这一生要做一个好演员,做一个好党员,现在看来,这两条你都做到了。”听了老班长的赞扬和鼓励,我十分感动,也非常激动。是的,我这一辈子追求的就是这两个人生目标。我获得的荣誉和证书很多,但我最看重的还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我曾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1953年,我所在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奉命去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坐船上海岛,遇到风浪,呕吐不止。话剧在前线演出确实困难很多,时间紧、路况差,一行动就得三四台车运道具,敌人的飞机还经常来轰炸。尤其是到海岛上去演出,要等到有潮水时才能上船,不然船靠不上岸。有时我们在海滩一等就是一个晚上,困极了就在海滩的石头上打个盹儿,衣服湿漉漉的。

      不久,东山岛战役打响,我们接到军区命令,再次上前线慰问。这是我第一次去正在战斗的前线演出。在前线无法演话剧,我们只能临时排演些小节目。上岛时,枪声仍在继续,我在阵地上看到了很多敌人的尸体,我们就在阵地上演出。我的节目《跑驴》一天要演3场,膝盖在石头上都磨破了,流出了鲜血,但我仍然坚持演出。我们在台上喊口号,战士们就在台下高呼口号,场面十分感人。

      前线慰问演出结束回到南京后,我们队长白文以东山岛战役为素材,创作了大型话剧《东海最前线》,由我饰演女主角杨赛英。

      在战斗和工作中,身边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我对党充满着热爱和向往,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6年5月,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二)

      1934年10月,我出生在江苏镇江,这是一座繁华的古城。在镇江,我们陶家是一个大家族,祖父是经商的,开了一处较大的绸缎庄,有十几栋房子,人丁兴旺、家境殷实。但陶家平静的生活在我3岁那年被战火摧毁了。由于日本飞机轰炸,我家的大部分房子成了一片废墟,绸缎庄也倒闭了,红红火火的大家族四分五散,大家流离失所。

      祖父去世后,母亲带着我们投奔到了上海的外祖父家。当时,外祖父是上海招商局的总会计师。但不久,外祖父病故了,家里失去了生活来源,我们一家人又回到镇江,日子越发艰难。

      我的兄弟姐妹本有8人,但因战火肆虐,其中3人早早地离世。家道中落,生活拮据,培养了我能吃苦、爱劳动、积极进取的精神。我小时候上学非常用功,也很懂事,但我很笨。有一天,我和同学们从金山附近的伯仙公园路过时,听到里面传出阵阵惨叫声,年龄大些的男同学告诉我,这是日本人在拷打抓到的抗日志士。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仇恨日本鬼子的种子。后来,我听说共产党的军队是打日本鬼子的,心中便充满向往。

      1949年,镇江解放后,家乡来了解放军,已满14岁的我投考华东军政大学,被录取了,从此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4月,在华东军政大学预科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学校的文艺系,成为一名真正的文艺战士。文艺系副主任是著名戏剧教育家吴仞之,他给我们讲戏剧理论、讲文艺知识、讲舞美设计、讲演员自我修养……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知道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52年,我和其他7人一同调入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艺术剧院,也就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前身,院长是大名鼎鼎、曾创作过电影《南征北战》、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著名编剧沈西蒙。到剧院后,我又下连当兵半年多,终于接演了我的第一部话剧《人往高处走》,我饰演女主角秀梅。

      

    (三)

      195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筹备拍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导演王苹到处物色影片中二妹子的扮演者。编剧胡石言、黄宗江因看过我演的话剧,便向导演推荐了我。当时,我正在南京军区各地部队演出,王苹从北京到南京,又从南京到舟山群岛、岱山岛,好不容易才找到我。第一次见到本人,就给我拍了张照片带回北京汇报。就这样,我走上了银幕。

      片子总共拍摄了一年,当时拍摄条件很艰苦,交通非常不便,去一趟位于苏北盐城宝应县柳堡乡的外景地,在路上需要走3天时间。电影在柳堡的拍摄时间很长,整个摄制组都驻扎在这里。拍摄期间,我住在当地的老乡家里,紧张的拍摄间隙,我常常同柳堡的农民一起收割麦子、划船,熟悉他们的生活,在气质上逐渐靠近他们,使我很快进入了角色。

      1957年底,《柳堡的故事》拍摄完成,影片一经公映,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影片主题曲《九九艳阳天》那优美的旋律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这部风格清新、质朴,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影片,也使我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大家都叫我“二妹子”。

      周总理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很满意我在影片中扮演的二妹子。1959年国庆十周年招待会上,他在接见我时说:“你是在《柳堡的故事》里演二妹子的吧,演得很好啊!”“你还年轻,不要骄傲。”听了总理殷切的嘱咐,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

      虽然我在银幕上有了一点成绩,但我的主业却是演话剧。上世纪60年代初,“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我所在的前线话剧团沈西蒙、漠雁、吕兴臣3位编导根据“好八连”事迹,创作了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我饰演春妮。也正是因为这部话剧的成功,我们来到中南海演出,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我们。

      周总理多次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并提出修改意见。有一次,在剧组主创人员座谈会上,周总理谈到剧中春妮给指导员写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和我两小无猜……这时周总理就问我:“你演的春妮是什么文化水平啊?”我回答道:“最多小学文化吧。”总理又问:“一个小学文化的人会用两小无猜这样的词吗?是不是太文气了?”我想了一下说道:“那就改成我们俩从小在一块长大?”周总理笑着点头:“这样就比较真实了!”后来,这句台词就一直沿用了改后的版本。事实也证明,这句话的改动更符合人物的身份。

      1963年11月29日,在周总理的邀请和陪同下,毛主席到中南海怀仁堂剧场来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汇报演出。演出快开始时,大家在幕后激动地观察毛主席的一举一动,非常紧张。邓颖超大姐还亲自到后台告诉演员们不要紧张,一定要把台词讲清楚。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上台接见演员,高兴地说:“你们的戏写得好、演得好,话剧是有生命力的。”

      周总理还特意邀请剧组演职人员到中南海西花厅吃饭。这里有个小插曲,在吃饭的时候,邓颖超大姐的秘书让我们每人交二两粮票,因为当时国家实行粮食定量供应,总理每月的定量只有25斤,如果我们吃了总理的饭不交粮票,他这个月就不够吃了,而我因为是军人,当时每月的定量还有35斤哩!没想到总理的定量比我还少。这个动人的情节让我终生难忘。

      后来,《霓虹灯下的哨兵》被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更多的观众从银幕上了解了这部作品。我在影片中饰演的山东老区女支前模范春妮,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员生涯中,我出演了多部影片,但多是饰演一些小角色,我从不计较,既不计较角色大小,也不计较待遇高低,我只是以参加工作时立下的誓言来激励自己:做一个好党员,当一个好演员。如今,我离休20多年了,还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多次到边关哨所去慰问官兵,到监狱去帮扶失足人员。我认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几年前有一天,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室的领导通知我,要我担任单位新党员入党宣誓的领誓人,我非常激动,用毛笔把入党誓词重新抄写了一遍。我去年离世的老伴提醒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给军队抹黑,不能给党抹黑”。我一直记着这句话,我的口袋和提包里,经常装着党章,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好党员。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争取成为光荣的党组织中的一员,努力为人民服务。

      20年前,我就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此后,我一共3次患上不同的恶性肿瘤,3次做手术,但由于我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人生,所以3次肿瘤都治好了。我今年84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我会永远铭记入党时的誓言,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刊记者慈爱民、刘文韬根据陶玉玲口述整理)

    网站编辑:付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