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发表时间:2017-09-05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

     

      □ 包心鉴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主题创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文章”,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主题任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出发,进一步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讲话鲜明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一重要论断,是“7·26”重要讲话的“纲”,不仅对如何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具有提纲挈领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如何面向未来提出和确立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具有统领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主题创造”

      包括道路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过多次阐述。他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指导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因此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过去一个时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有时重蹈从“本本”出发、从抽象原则出发、甚至从某些过时了的观点出发来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振聋发聩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重大意义和深远价值,就在于通过实践的检验,认清了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认清了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有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有机结合,成功选择了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特别引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一段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紧接着指出,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及其带来的当代中国历史性巨变雄辩证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一读改革开放以来的这部“历史大书”,我们愈益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灵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主题”都不能变、“灵魂”都不能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文章”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

      一是把握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负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化解矛盾的智慧,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期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作风,扎实工作、锐意创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正是在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了当代中国现代化新境界。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目标。在探索中国现代化目标与路径的漫漫征途上,我们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纲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接力棒”,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三是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在历史、现实、时代相交汇的文明“大坐标”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形成的,但却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生成逻辑。中华民族5000多年、近代以来17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这几大时间节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形成的深厚文化基因和历史文化踪迹。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文明滋养,汲取“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的文明基因,从而有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厚重文明底蕴。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的文明视野和博大的文明胸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作出深入观察和科学思考,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和宽广的文明视野,从而不断增强中国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世界影响力。

      四是坚守人民主体、顺应人民意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是不断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所在。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主题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作出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根本道路和根本指引,胜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定力进行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定心神”,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失。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前进征途上,必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存在着许多新的风险,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以坚强定力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胜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建设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前进,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两个“毫不动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建设上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自觉。我们只有具有这样的高度政治自觉,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管党治党,才能确保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实践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说出来,而是干出来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全面发展,才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的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实践中。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让实践来检验真理、让实践来发展真理,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自信,是建立在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高度认同基础上的一种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贯具有的宝贵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因为这条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品格。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必将胜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开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

      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作者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网站编辑:马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