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发表时间:2017-09-05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代表肩负着全党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重托,凝聚全党的意志,承载人民的期望,履行神圣的职责。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千千万万共产党员都在不懈奋斗着,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更有一份特殊的努力和贡献。本刊特开辟“十九大代表风采录”专栏,重点介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事迹。让我们学习和弘扬他们的先锋品质和精神风范,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杨连元

     

    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一个士兵的能量有多强?他入伍8年,通过了装甲兵两个专业特级和一个专业一级考核,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如今,他已是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精通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成为全军取得“两个特级、一个一级”最年轻的两栖装甲尖兵。

      一个士兵的作为有多大?他当班长、教练员5年,带出了28名训练尖子,15人考取专业一级,8人走上班长岗位,其所带班组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连年被评为“优胜车组”。

      他叫王锐,今年27岁,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班长,党的十九大代表。入伍之后,他始终胸怀强军梦想,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瞄准实战勤学苦练,把强军目标熔铸到具体岗位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做忠诚战士、当强军标兵,多次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8月的南国酷暑难耐,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在野外训练场上,记者见到了一身夏季作训服的王锐,他和战士们正在检修战车,准备第二天实战演练。这个来自河北承德小山村的棒小伙,浓眉大眼,走路生风,举手投足兵味十足。入伍第一年,他是部队唯一编车参演的列兵,第二年成为唯一拿到驾驶一级的上等兵。当兵第六年,他通过了驾驶专业特级考核,成为集团军年龄最小、军龄最短的特级驾驶员。王锐说,自己当兵后对心灵触动最大的就是习主席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一系列重要论述。几年间,王锐阅览了几十本理论读物,写下了10多万字心得体会。他说:“强军之路需要千千万万战士同心协力,共同铺就。我要像两栖装甲战车稳定器一样锁住目标,像战车负重轮一样顶住压力,像战车首滑板一样扛住任何风浪!”

      王锐驾驶技术高超。一次战车越障比武,王锐驾驶的809战车后发赶超,过险路、越坡坎、涉水域,履带飞转,泥水飞溅。通过大坡度土坎,王锐紧踩油门加速至四挡,战车在巨大的惯性下疾驰,在坡顶腾起车身,不偏不倚落入窄道,无任何停顿即高速前冲,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考官们震惊:“还没见过这样神奇的装甲兵!”

      当兵几年,王锐11次打破训练记录、7次夺得比武金牌。夜间驾驶战车,他能在11分30秒连续通过土岭、九杆弯道、弹坑等多种障碍物和限制路。射击考核,1分钟锁定10个目标即为优秀,他能在1分钟锁定15个目标,模拟击发准确率达百分之百。演习通信,他能在颠簸的战车里单手盲操20多个终端功能键,指令上传下达效率翻倍。维修战车,他参与绘制了战车13个部位28张保养流程图表,协助研发6项革新成果。

      这身本事从何而来?王锐的回答是“三特别”——特别能抗晒、特别能抗蒸、特别能抗晕。练驾驶,他经常在闷热的车舱里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浑身湿透了也不下车。战友们叫他下来透透气,他说:“那是浪费时间!”练射击,他瞄到眼睛发红流泪,胳膊酸疼也不停,第二天早饭时,拿着筷子手在抖。练通信,他对着山林喊口令,蒙上眼睛找感觉,听着噪音练辨识,练就了耳聪目明手快之硬功。战士们个个服他:“累不累,看王锐;强不强,看车长!”

      装甲战车行业有个“三特”说法:“一特牛,二特神,三特才是神中神!”“三特”(特级驾驶、特级通信、特级射击)堪称装甲技能最高水准。眼下,王锐已经达到了“双特”,好上加好,神上之神。他又给自己制定了“三特计划”,最终要摘取“三特”桂冠,向着强军目标奋勇冲锋。◎

      王锐十九大寄语: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期望党的十九大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继续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打赢现代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 方雨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全国百佳优秀志愿者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王波是一位被群众称为“党性强、工作狂、廉洁硬”的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连续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22年前,王波来到湖北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工作。她22年如一日专注于社区,探索中国社区发展的百步亭之路,从一片烂泥塘上,建起了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的百步亭新城。这里文明新风扑面、人际关系亲密、管理服务完善、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国和谐社区的一面鲜艳旗帜。

      多年来,王波承担着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重任。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百步亭创新“党的领导、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社区运作机制,不设街道办事处,直接由江岸区委、区政府领导。企业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由“政府办社会”转变成为“企业服务社区”,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国社区都采用百步亭模式,一年可为国家节约资金4000亿元。百步亭社区的经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

      有着十几万人口的这个偌大社区,如何科学管理,如何稳定与和谐?对此,王波的高招就是群众路线:“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她的招数就是建好基层组织,抓好管理团队。“百步亭社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关键有一批‘一好双强’的党支部书记。‘一好’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强’就是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王波说。

      2000年,王波在百步亭社区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将党小组建在每个楼栋,建在每支群众活动队伍里。目前,社区9560名党员都组织起来,成立了20个党支部、610个党小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格。党小组长、楼栋长、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房管员这支“二长四员”队伍有5000多人,照片上墙,电话公开,24小时履职。王波说,这支队伍让我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居民心声;“二长四员”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居民难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必须把服务当作自觉追求,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中去。”王波说。她与社区1000多户空巢老人结上了关爱对子。94岁的空巢老人吴琬华以及王德云、周仁光等20多位老人认她做了女儿。她还是很多残疾人、困难家庭的“守护神”,单亲家庭的好姐妹。

      她把居民的事装在心中,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社区党组织做到“三个必到、五个必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10多年来,党组织走访了社区所有家庭,解决各种矛盾问题20多万件,将温馨和谐的种子种在了居民心头。

      王波真是太忙了,一天24小时总不够用。一次,她因劳累过度昏倒送医院抢救,一位老人紧紧抓住她的胳膊不放,当她醒来的时候,胳膊上深深印下了5个指印。老人家老泪纵横地说:“我是怕你走了,我要把你拉住啊!”

      百步亭社区的志愿服务就是在王波的倡导组织下开展的,王波也是社区资格最老的志愿者。社区成立之初,居民来自四面八方,邻里矛盾、家庭纠纷时常发生,还有空巢老人、残疾人需要帮助。王波说:“面对这些情况,仅靠社区工作者远远不够,我们集思广益,发动志愿者来解决。”目前,社区活跃着4.5万名志愿者、190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大家邻里守望,贴心服务,叫得应、来得快、办得好、信得过。老人们骄傲地说:“选择百步亭,就是选择了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杨连元)

      王波十九大寄语:作为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社区基层党代表,我有责任更加扎实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通过服务凝聚群众,通过活动吸引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让社区广大居民凝聚在党旗下,永远跟党走! 

     

    □ 谈际日

     

    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模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7年6月5日,江西省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43名,其中瑞昌市公安民警周俊军当选。这是继2013年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再次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踏上新征程。“不怕肩上担子重,就怕肩上没担子。”周俊军始终牢记使命,用心奉献,改革创新,探索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2005年,33岁的周俊军通过公务员考试走向警察岗位。他主动要求到瑞昌市偏远的肇陈派出所工作。该所管辖肇陈、洪一、乐园两乡一镇。他一个人驻守洪一警务室。这里与湖北省阳新县交界,有100多平方公里,近2万人口,104个自然村。

      漫漫山峦,条条村路,星罗棋布般的人家,如何纳入现代警务信息管理,如何打击和预防犯罪,营造和谐警民关系,确保一方平安,周俊军一直在苦苦探索中。

      经过一番思考,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脑海里酝酿:为什么不能对老的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呢?

      随后,周俊军开始了艰辛的行程。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12月的4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每天起早摸黑,带着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累计步行5000多公里,走遍了全乡的每一家农户、每一处房屋、每一条村路。他走一路、拍一路、记一路,为洪一乡每个农户、每头耕牛、每辆机动车、每个商铺、每处变压器,包括重点人口、特殊人员、机关单位、特种行业等等,都建立了信息档案。

      他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探索实践,对于传统的农村警务信息工作模式大胆进行改革,一举创建了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建成以后,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服务群众。利用这个信息平台,为打工回乡的村民找到了丢失在班车上的旅行包,使骑摩托车摔伤的群众得到了及时救治,也为村民找回了走失到邻省的耕牛……周俊军把采集信息的过程,当成走访群众、熟悉群众、与群众交朋友的过程,当成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他总是一边采集信息,一边想方设法办好群众的小事小案。正是这个信息平台的建立和服务,使周俊军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13年,周俊军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更忙碌了、责任更大了。他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调研,关注民生,关注公安工作,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几年来,周俊军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关于要求毒驾入刑的建议》《关于增设袭警罪的建议》《关于新生儿申报户口提取DNA材料,逐步建立全民DNA数据库的建议》《关于逐步降低医疗不可报销费用比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建议》等涉及公安建设管理、地方经济发展、民生实事等方面的建议23份,把基层的声音准确反映到中央。

      2016年,周俊军调至该市公安局赛湖派出所任教导员。2017年,他又调任该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为人民利益而一往无前的好公安,人民需要他!◎

      (责任编辑:郭慧)

      周俊军十九大寄语:光荣当选十九大代表,这不仅是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必须架好基层与中央联系的桥梁。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我们满怀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 王兆宇

     

    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 

    全国医院优秀院长 

      他是青岛医学院高材生,谢绝留校机会回到家乡工作;他是主任医师,多次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请缨返乡到农村;他是淄博市名医,大力推行“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三名”战略,充分发挥名医带动效应,使面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

      1997年,时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医院外科主任、医务科长、副主任医师的亓庆良被评为“博山区十大名医”,多家大医院向他抛出橄榄枝。“城里的大医院不缺我一个,但山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却非常需要我这样的医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45岁的亓庆良毅然放弃了去大城市大医院工作生活的机会,主动请缨到山区卫生院担任院长。

      刚一上任,眼前的景象就让亓庆良惊呆了。杂草丛生、满目狼藉,没有院墙、没有大门,仅有的一座门诊楼破旧不堪,与庄稼地连在一起。更糟糕的是,卫生院只有10张床位,13个编制,46名职工,一台陈旧的显微镜是全院唯一的医疗设备。当时,卫生院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年业务收入20万元,最少的一天只收入了0.18元,还外欠50多万元的药品款,已有3个月发不出工资,举步维艰、濒临倒闭。

      亓庆良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苦干加巧干,很快就使医院发展旧貌换新颜。如今,卫生院年门诊诊疗病人3万余人次,年住院7000多人次,业务用房扩大了20倍,床位增加50倍,业务收入、净资产增值都在100倍以上,从博山区最差的卫生院发展成为全市综合能力最强的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让山区百姓花较少的钱就能享受到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虽然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保障制度明显缓解了看病贵的难题,但仍有部分贫困户和孤寡老人支付不起医疗费。直肠癌患者燕保爱,逢人便夸是亓院长救了她的命,让她多活了这些年。2006年,亓庆良为她做了“直肠癌根治术”,3年后出现转移,每年都需要住院化疗。本身贫困的家庭,已无力负担更多的治疗费用。亓庆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心要让贫困患者治得起病。从此,医院积极采取措施为困难群众适当减免医疗费,连续9年为燕保爱减免医疗费5万多元。镇敬老院有50多位孤寡老人,亓庆良在敬老院建立了卫生室,每周两个半天开诊,免费为孤寡老人诊疗,每年两次免费体检。

      一次,亓庆良接诊了一名剧烈腹痛的少年,当时孩子已经测不到血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以亓庆良多年的经验判断,孩子应该是外伤脾脏破裂,腹腔大出血,必须尽快做手术。当时,卫生院没有血浆,亓庆良只能用手捂住孩子的伤口,一动都不敢动,怕再流一点血,孩子就没救了。亓庆良的这个动作坚持了两个小时,直至血浆送到,最后成功救回了孩子。

      亓庆良视病人为亲人,以院为家。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全身心地投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他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人,主刀手术万例无差错,最多时一天做了12台手术,最长的手术时间达14个小时。常年大量地做手术,使亓庆良的颈椎严重变形,经常疼痛难忍。为了手术时少上厕所,他还养成了少喝水的“坏习惯”。2015年8月,亓庆良去济南参加基层卫生工作座谈会,途中发生严重车祸,导致身体多处重度外伤,骨盆粉碎骨折,很多人认为亓院长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却以钢铁般的意志,3个月后就顽强地站了起来,边康复,边工作,在大山里继续奉献。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只要活着,就要为群众服好务。● (责任编辑:武淳)

      亓庆良十九大寄语:扎根山区,兴医惠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定理想信念、牢记组织重托,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网站编辑:马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