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文库专题类 > 党建网专题库 > 专题库 > 红色文艺 > hswy-新作展播 > xzzb-文学 > xzzbwx-小说
白烨:《中国创造》,改革者的圆梦之歌
发表时间:2016-11-11    来源:文艺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白烨

  

  

  

  赵晏彪的小说《中国创造》让我惊喜,这是他的长篇处女作,写得劲骨丰肌、血肉饱满,既在工业题材的写作上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又在时代生活的歌吟上谱出了新的华章。

  《中国创造》主要经由一个人——汪海洋的不懈追逐梦想,一个单位——绿岛市国胶公司一厂的变身“国梦”集团,描写了新型改革者在奋进人生中的茁壮成长,表现了国营企业在奋力改革中的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这样的直面现实,涉及到工业行业和企业领域,没有厚实的生活积累和深挚的情感浸润是很难写出来的。赵晏彪既有着多年的化工企业生活经历,又对国营工厂的转制与转型有自己的直接体验与切身体会。在写这部作品之前,他还特地到一些国企单位定点深入生活,旧有的积淀与新颖的感受融会贯通,激活了他的艺术灵感,调动了他的生活库存,于是,《中国创造》就在数年的孕育与打磨中,瓜熟蒂落,结成硕果。

  洋洋40万言的《中国创造》,作者写得酣畅淋漓,读者读来有滋有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对两种关系有深刻认知与独到把握,使作品在内蕴开掘上别有天地,在艺术表现上丝丝入扣。

  小说中写到的第一种关系是起统领和决策作用的管理者与相关人员的关系。现存的体制下,很多时候,一把手的素质如何,成了个人之荣辱、单位之进退、企业之兴衰的关键所在。国胶一厂的职工们是幸运的,新来的厂长汪海洋正是他们多年来都没有遇到的想干事、干大事的引领者。汪海洋一到国胶一厂就组建强干的新班子、智斗捣乱分子、平息欠债风波,建立了基本的诚信,树起了自己的威信。他想工厂所想,急工厂所急,而办好工厂正是领导与职工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又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得到市委领导的赏识,使自己有了来自上下两方面的鼎力支持。濒临倒闭的国胶一厂,就在他不无满足的追求和永不停歇的改革中,一步步变身为集团化的国梦公司,成为中国制鞋工业的龙头老大,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小说中的第二种关系是个人作为与时代氛围、单位进取与社会环境的连带关系。汪海洋和他的国胶一厂,虽然遇到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带来的极大冲击,但因适逢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与背景,也迎来自力更生、博弈市场的巨大机遇。正是这种市场化的大舞台,使汪海洋在搏击风雨中增长了胆识,增进了智慧,国胶一厂变身国梦公司才会成为现实,国梦公司瞄准更为远大的目标奋力飞翔才有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说,汪海洋也好,国梦公司也罢,都因为赶上了全面转型的社会环境,才得以实现一个个愿望,成就一个个梦想。因而,汪海洋的寻梦、追梦之旅,也自然是改革开放成就种种梦想的圆梦之歌。

  小说最为出彩的,是打造了汪海洋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描绘出了卓富时代气息的新型改革者典型。作为部队转业地方的营级干部,汪海洋是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冶炼出来的。转业之后,他不仅没有丢掉军人本色,反而更加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很快成长为在企业运营、实施品牌战略上卓有成效的强人。他边当学生,边当先生。他在一些有关企业发展的演讲中,出自经验之谈的种种见解,听起来不仅豁人耳目,而且惊世骇俗。他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忠实践行者,在这个人物身上,人们能明显感到一种不信邪、不服输的军人气概。更为突出和难能的,是他把个人干一番事业的追求、企业打一场翻身仗的任务、为民族创一个品牌的使命,三位一体地融合起来,使得个人奋斗、企业做大与民族复兴的梦想内在地合为了一个梦想:“国梦”。这样一个梦想,由于有更广大的目标、更深厚的基础、更普遍的共识、更雄厚的力量,使得他本人拥有了大气度、大情怀,也使他的企业与事业拥有了大气象、大机遇。在他身上,为企业争荣、为民族争光、为国家争强的理想信念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这样的人物称得上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无疑正是生活中不多见,文学中不常有的新人形象。

  工业题材领域,一直是当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点与热点,但自蒋子龙之后,这一题材领域在小说写作上日渐趋冷,这与传统的工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也与熟悉并倾心于这一题材写作的作者越来越少有关。因此,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国创造》的赵晏彪,不妨沿着这一路径继续前行,再给我们带来新的意外与新的惊喜。

网站编辑:穆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