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大树西迁》:讴歌西迁精神 唱响时代强音
    发表时间:2018-03-12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杨小玲  苗雨蒙  

      

       

      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剧照。 (资料照片)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大型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在京城唱响。不少观众闻讯到场观看,被剧中展现的西迁精神所感动,饱含热泪看完演出,在微博、微信上为《大树西迁》点赞。这部“陕西制造”的戏剧精品时隔多年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告别江南,西迁,西迁。西北是黄河的起源,西北是文明的摇篮……”伴随着大气磅礴、高亢激越的音乐,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现场观众被这部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带回到那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燃情岁月中,情不自禁地唏嘘主人公的坎坷际遇,感佩他们历经精神西迁、将毕生献给祖国西部建设的心路历程。

      讴歌共和国知识分子的史诗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作出调整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布局的战略决策,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响应党的号召,从沿海大规模西迁内地。50多年来,这些来自东部的知识分子扎根西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西部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大树西迁》剧本就是以这一史实为背景精心创作的。这部力作的推出,填补了这一重大题材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的空白,在全国文艺舞台上首次明确地揭示、赞扬了西迁精神。

      全剧以孟冰茜教授一家三代人西迁50年的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线,用6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切面,经纬交织地演绎出了主人公50年间情感嬗变、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艺术地再现了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昭示了共和国知识分子“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生存理念,展现了他们前赴后继、忍辱负重、勇于担当的人格魅力。剧目在讴歌知识分子对西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表现了憨厚、善良的大西北人民对知识分子的爱戴、呵护和滋养,深层次反映了东西部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人物鲜活生动,情节起伏跌宕,外现优雅沉静,内蕴潜流汹涌,透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彰显出深刻的人文价值和厚重的人性力量。

      秦腔《大树西迁》由我省著名作家陈彦创作,西北地区第一个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表演奖”、二度“白玉兰奖”获得者,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领衔主演。该剧在艺术形式上尝试运用了各种新方法,充盈和丰富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很好地把握住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融合统一。自上演以来,《大树西迁》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强大的道德力量、精湛的艺术水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从古都到京城,从北方到南方,从戏剧同行到社会各界,观众们越过地方戏的语言障碍,给予该剧众口一词的褒扬;专家学者一致评价,这部戏表现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艰难的心路历程,不仅将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为民族九死而不悔、坚忍不拔、前赴后继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贯通了新中国知识分子和自民国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识和思想深度。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尚长荣表示,《大树西迁》是一台歌颂中国知识分子并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好戏。著名作家陈忠实也曾盛赞该剧为“一部壮写知识分子的英雄史诗”。

      在京观众盛赞剧中“大精神” 

      3月6日是西安交大北京校友演出专场,当晚800多位西安交大校友齐聚一堂观看演出。“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背后艰辛付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校友,很多校友饱含热泪看完了演出。1978级校友周士荣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与《大树西迁》相约,让我感受到了西迁精神催人行动的力量,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母校所取得的新成就令人振奋,也激励我们奋发有为,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新贡献。”刚走向社会的2012级校友郑玉峰表示:“我们都是西迁精神的新传人,母校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也会更加努力,和母校一起成长。”曾在西安交大从教、现在北京工作的罗亚萍对剧中所弘扬的西迁精神感触颇深,她说:“看这部戏时,我总会想到西安交大校园里的老教授,忍不住流下眼泪。我在交大做了10多年老师,一直被老教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正如剧中所表现的,无论给多少工资,甚至不给工资,老教授们都会认认真真干工作,都会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使命而奋斗。交大的学生也继承了这样的传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踏实、认真。虽然我现在离开教师岗位了,但西迁精神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将会受益终生。”

      除了众多的交大校友,还有很多慕名前来的观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魁感慨道:“真的是很感动,我是含着眼泪看完演出的。这个戏包含着一种大精神,不仅是交大西迁精神,更是中国人战胜各种困难、以知识分子的力量撑起中国脊梁的精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也正是带着这种精神去再现交大西迁这样一个故事。以李梅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用一部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踏踏实实地传承着秦腔这一传统文化根脉,这样一种坚守传承戏曲文化的精神,同样值得敬佩。”

      十年磨一戏 再传“西迁”精神 

      《大树西迁》从首创至今,历经10余年的岁月。2004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曾将此剧以眉户剧形式搬上舞台。2008年,作者陈彦在反复论证、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剧本进行了重大修改,使戏剧结构更加合理,心理描写更为细腻,主题开掘更加深刻,并以陕西第一大剧种——秦腔演出。该剧于2009年5月再次上演之后,一直坚持边演边改,不断打磨提升其艺术品质。演出10余年来,该剧先后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剧本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榜首。尤为难得的是,2011年,该剧荣获代表国家最高水准的舞台艺术奖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实现了陕西第一大剧种——秦腔在该项大奖上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大树西迁》演出已突破400场。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给西安交通大学15位西迁老教授的回信中以及2018年新年贺词中对西迁精神的多次点赞,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反响,更让《大树西迁》的主创团队深受鼓舞,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精雕细琢打磨精品、用优秀戏曲作品更好地传递和弘扬西迁精神的信念。为此,李梅率领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演出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艺术精品为目标,团结一心,努力拼搏,除了在进一步细化演员表演、重新调整人物关系设置、加快戏剧发展节奏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提升外,还在戏的尾声,加入了多媒体投影,用历史视频资料回顾了交大西迁时的一些老照片,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真实的情境交叠中,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也更加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这批西迁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接下来,《大树西迁》还将在教育部礼堂隆重献演。相信这部壮写国家变迁、时代进程、民族精神的鸿篇巨制,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不断展示令人震撼的风采,也一定会产生持续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