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文库专题类 > 党建网专题库 > 专题库 > 红色文艺 > hswy-资讯 > zx-新闻
童道明、濮存昕讲述 “我眼中的于是之”
发表时间:2017-05-09    来源:中国作家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工作人员]:在座的各位读者,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年是于是之老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在他的两本新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于是之漫笔》和《于是之家书》出版之际,我们由此相聚在这里和几位嘉宾共同缅怀于是之老先生,下面让我们先把话筒交给今天讲座的嘉宾主持,北京晚报资深记者王润女士。[18:31]
  • [王润(主持人)]:感谢大家能在周末来到首都图书馆,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能够共同渡过这个节日非常有意义。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带来两本新书,同时随着这两本书一起认识一位我们早已熟悉的人物——于是之先生。不用我介绍,在座到场的读者们都对他有一定的了解,我想先问问大家,在场的朋友有多少人看过于是之老师的演出?还真是有不少朋友,有多少朋友看过话剧呢?有更多的朋友,我相信这些看过于是之老师舞台演出的朋友是特别特别幸运的。[10:20]
  • [王润(主持人)]:对于所有热爱话剧和艺术的朋友来讲,于是之老师就像是一盏明灯,也像一座高峰,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一直伴随着让人印象深刻的舞台形象留在我们心中,对于我们来说于是之老师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对于于是之老师最重要的人物,我们今天把她请到了现场,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于是之夫人李曼宜视频)。[10:24]
  • [王润(主持人)]:非常非常感人,曼宜老师已经92岁了,她特别想跟大家交流,想跟大家讲一讲两本书的酝酿过程,所以刚才大家看到了很少有这么长独白的视频,曼宜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尤其是《于是之家书》是曼宜老师亲自编选的,于是之老师不是太愿意表达喜悦的人,他高兴的时候或者不高兴的时候都是皱着眉的,这本书上我们看到年轻的于是之老师搂着年轻的曼宜老师笑的多开心。2014年我们曾经跟濮存昕老师一块到曼宜老师家中看望过她,那时候曼宜老师告诉我们她每天都做数独游戏,帮助她保持很好的记忆力。曼宜老师现在也在坚持每天看报,做数独。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于是之老师诞辰九十周年之际,我相信看到曼宜老师这么健康,大家也都特别高兴,相信于是之老师也会特别欣慰。[10:35]
  • [王润(主持人)]:今天我们还请到两位于是之老师的好友,一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老师。另一位是中国著名戏剧家、学者童道明老师。两位老师不仅在戏剧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和于是之老师也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像濮存昕老师跟于是之老师算是同事,也是于是之老师演员事业的继承者之一。童道明老师跟于是之老师有着特别长的友谊,在于是之老师身体很好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进行戏剧方面的交流和对话,于是之老师后来由于生病失语,但是还能跟童道明老师用无言的交流表达感受。童道明老师也算是最了解于是之老师的人之一,今天我们请两位老师来到现场跟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眼中的于是之。[10:38]
  • [王润(主持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两本书之一的《于是之漫笔》是童道明老师亲自编选,里面有童道明老师和于是之老师当年的对话,童道明老师是最了解于是之老师的人,甚至在于是之老师晚年不能说话的情况下都能从他的面部和状态当中解读他的生命密码,您对他这样一个人有什么想分享给我们读者的?[10:39]
  • [童道明]:是之老师去世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于是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就是他新的生命的开始。我是研究契科夫的,高尔基回忆录里讲契科夫说了一句话:你来到契科夫身边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希望自己成为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你自己的人。我就想到了老于,于是之就是这样的人,你在他身边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好,好像觉得自己比别人好,人的魅力到这个地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所以我常常说,在中国我遇到的人里最像契科夫的就是于是之。比如现在俄罗斯人说契科夫是19世纪美国作家最善良的人,阿伦堡说如果没有契科夫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后来的东西。讲到是之老师的时候我首先没有想到他是演员,而是想到是一个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好人,非常的真挚。[10:42]
  • [童道明]:据我所知,于是之和濮存昕是两个不会搞阴谋诡计的人。我很幸运的遇到了是之老师。有一次他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咱们明天到紫竹院见一面,因为那时候他住在香格里拉对面,离公园非常近,我住在官园桥,我们见面常常就在紫竹院公园,那天殷如臣(音)肝硬化发作,大口吐血,他去看望了殷如臣(音),回来后就给我打电话,那天他非常沉重,他说北京人艺有三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两个已经去世了,有一个病成这样。还有一个蒋瑞(音),他默默无闻的在北京人艺做场记,他跟我说他非常对不起蒋瑞(音),蒋瑞(音)去世之前没有去看他,于是之老师后来知道他蒋瑞(音)非常想在去世之前见到他,我实在是想不到他会跟我讲这个。[10:47]
  • [童道明]:于是之老师和我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北京人艺没有演过一出真正为知识分子说话的戏,我那时候听到后很受震撼。谈话之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知识分子和戏剧》,后来登在《剧本月刊》上,这是我唯一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这是是之老师给予我的,我觉得是之老师那一天非常非常悲伤。[10:47]
  • [童道明]:我后来写剧本有好多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次紫竹院的谈话,后来我就想那我就写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事,我把非常有名的诗人学者复制成剧本的主角,一个人一生如果能碰到一个那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多么的走运,他能使你那么潜移默化的学点他的什么东西,要为他做点什么事情,他已经做不成了,我能给他做点什么事情,所以我是非常幸运的人,我遇到了是之老师,大概我是唯一这样的人。二十年,每年的初三下午两点一定出现在是之老师家里,后来他病了,已经不能交流了我也去。我记得有一次我进了门,李大姐说你来看,你来看,你的老朋友老童来了,是之老师那时候还有点意识,但是已经讲不清了,后来就没有反应了,但是还是初三下午两点一定在那儿。李大姐每天下午都要去,后来突然有一次她跟我讲我觉得过了84岁体例就不好了,我那时候绝对相信如果老于那时候头脑有意识的话,绝对会组织李大姐每天去看她,这个是很难受的,因为老于一点没有感觉了,但是大姐觉得她一定要每天下午去一次,两个看护太棒了,两个村妇,因为她们早早的就陪着老于,老于那时候还是有意识的,老于去世以后我就问那个大姐,我说是不是这两个看护哭的最厉害,她说是的,我去的时候有的时候大姐不在,但那个看护,两个农民,两个村妇会把我像老于的亲人一样送到协和医院外头,老人的人格魅力,让这两个村妇觉得她们照料老于是一个缘分,是一个幸运。[10:51]
  • [童道明]:今天是读书日,我写的两个杂记都是讲读书的,你们只要看看老于的《于是之家书》,里面都写了今天他买了一本什么书、看了一本什么书,他常常希望演员能认真读书,老于的学历是很“可怜”的,但是他在26岁的时候竟然可以写出像小说那样的文章,还有一个记者读到他写的东西之后流下眼泪。是之老师的心声不仅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还让我们在今天承认他作为作家的身份。柯文辉(音)先生说于是之先生在表演艺术上的成就掩盖了他在书法和文学上的成就,作为演员的于是之已经谢幕了,《于是之家书》出版之时大姐犹豫要不要出,但出版社的秦悦非常坚定,她看完后说这本书太好了,一定要出,我们可以看到在50年代、60年代、80年代有这么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她动员我去说服李大姐出这本书,那天我们三个人去看李大姐,说服她出这本书。[10:57]
  • [童道明]:有个地方我读了特别感慨,书中有一段描写有人写信告诉他工资涨了,老于在书里写他太惭愧了,当地的工人工作很累很忙,但自己的工资却已经比他们高了,怎么办呢?是之老师是特别有幽默感的人,有一次我到他书房去,他写了四个毛笔字,“全聚时刻”,我们两个人就说怎么接下去呢,我记不清是我还是他接了一句:自然要去全聚德,下一句是他说的,这要让全聚德的老板听到了会请我们两个人吃烤鸭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写了这四个字挂在那个地方。 [10:58]
  • [王润(主持人)]:童老师眼中的于是之先生不仅仅是优秀的演员,还是一个作家,是一个好人,一个很可爱的人。通过童老师的讲述我们不光看到一个伟大的于是之先生,也看到伟大的曼宜老师,在于是之先生晚年的时候一直照顾着于是之老师,每天都去医院给于是之老师按摩,陪着他,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刚才童道明老师也讲到于是之先生在大家心目当中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享受了很多的掌声和鲜花,实际上他也有很多的遗憾,很多的苦恼,我记得当年采访曼宜老师的时候,曼宜老师也说于是之老师遗憾太多了,我们特别想知道像童老师接触过于是之老师最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10:59]
  • [童道明]:我第一次去你们家是那天在紫竹院聊天,聊到了中午,于是之老师说走,到家里去吃涮羊肉,就从紫竹院公园到他们家去了,要经过紫竹院桥,在桥上他就站住了,最南边有一棵大槐树,他跟我讲这棵大槐树有两三百年的树龄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拉煤的工人从门头沟往北京城送煤,他们到了这棵树下会歇歇脚的,我想不到他会说这样的话,后来他就不断地讲起这棵树。1994年5月7号他说我们来一次正式的谈话吧,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他可能思维要出毛病了,但是那时候他还清醒,到最后他又说到那棵树,他说现在好了,我也有工夫了,离我家不远有一棵两三百年的老槐树,我每天都要去看它,一天不去好像就丢了老朋友似的,所以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有一次北京电视台搞的中国梦,让我拍,我就跟他们讲了那棵树,节目中的两个人受了感动,第二天一早就拉着我到紫竹院桥,那个小年轻带着照相机坐着、站着、躺着来拍那棵树,我们现在讲这个的时候简直是在讲童话,但它是真的,是是之老师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11:01]
  • [王润(主持人)]:曼宜老师也讲到了这棵大槐树,可见作为一个得高望重的艺术家不仅关心人,还关心自然界的万物,对后辈尤其是人艺来讲,于是之老师本身也成为了一棵树,。濮哥也是人艺人,您跟于是之老师的渊源很深,您演过跟于是之老师最经典的作品《茶馆》,也扮演过于是之老师扮演过的角色,还演过于是之老师自己特别不满意、不成功的作品《雷雨》中的周萍,以及于是之老师特别想排但没有排到的契科夫的《天鹅之歌》,最相似的地方就是您跟于是之老师同样既是演员,又做了北京人艺的领导,您和于是之老师相似的经历使您对于是之老师会有更深的感同身受。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11:03]
  • [濮存昕]:大家好!阅读日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聊于是之,聊他的这本书,真好,作家出版社做了一件好事。曼宜阿姨在是之老师去世之后继续倾注着爱情,把爱情凝结成这本书,让我们谈,让我们阅读。题目刚才我听曼宜阿姨在屏幕上讲述,听童老师讲述,我感慨颇深,是之老师很少有这么开心的时候,我们通常轻松极了的开怀大笑,好几天过着没有忧愁的日子,在我的印象当中,每当我朗读《岳阳楼记》,进亦忧,退亦忧,何时而乐也,他是有这种情怀的,之所以大槐树我体会到的是情怀,这种情怀想的是一个画面,想的是他最关注的最有感触的最想入骨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贫苦出身,现在好日子过的时间太长了,即使台下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辈们,我忘却了旧中国苦难时刻过穷日子的时候什么滋味,但是是之老师这把年纪是不会忘的,他演的角色都是在苦难的岁月里感受到的情怀,于是之老师在我们小辈儿孩子中没有这么开心过,他开心就是在剧院里跟说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说两句笑话,他会把眉毛弄成八字,把眼睛眯得很小,把嘴巴抿起来,不会出声的笑,那是他最轻松的时刻,或者是讲到什么趣事,什么典故,是之老师的眉毛又会竖起来,眼睛会眯起来,嘴巴抿起来的开怀大笑。[11:05]
  • [濮存昕]:是之老师的命运一直伴随着操心,是之老师的情怀影响着剧院,他没有当领导之前,我觉得是之老师是对的,北京人艺八仙过海,各路都有高招,北京人艺的老辈人演戏谁要没有点招在台上,谁要没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您这就是行货大陆了,他自己上去准备角色得出招。是之老师的表演是伟大的表演,我们就聊什么是伟大的表演。《茶馆》第一幕多精彩,焦先生把它捏合的上场亮相,每一块戏上场的角色精彩之极,是之老师第一场仿佛都不是主角,而是跑堂的掌柜的,伺候所有茶客,第一场戏是是之老师托着的,那次聊天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把别人的戏托好了,别人的戏都是自个儿的,不会托人的戏,只会演自个儿的,这个演员就没有在“道”上,咱们一招眼对不对还差一截,他不会捧别人,那么他也不会在舞台上和情景融在一起,和角色融在一起,他不听人家的,那不行。[11:08]
  • [濮存昕]:是之老师耳朵、眼睛、脑子真的是倾注在对手身上,这个演法是对的,比是之老师高尚的人也有,像是之老师这样的好人也有,今天行内行外小辈演员到我们这茬的一说是之老师,大家就说他是在演员行当里最对的一个,哪代人记住的或者是他做出贡献来,被大家所称道的一定是他对劲,所有东西天人合一了,所有对立的东西都在一起,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合二为三,既是演员又是角色,同时又是那个形象,是之老师一直不苟于自己创作中要用这个心。[11:12]
  • [濮存昕]:有一次我在排练场偷戏,看排练,值不值得是之老师演,我又听到演员抱怨,说都快联排了是之老师的词儿老下不来,我们都没法跟他对,事后我们慢慢翻回头想这个事,就像老演员朱绪老师,除了剧本自己还有一本,他把自己拗口的词儿不自主的改顺,他一直在想应该怎么说这个词儿,排练场很多演员就是背词儿,一完成很快就出动作了,很快就出表情了,好像戏都满了,是之老师是慢工的,到联排的时候所有人就愣了,气场一下就起来了。就像飞机准备起飞,很多演员组装成了零件,上了跑道,飞机飞不起来,好的演员会质疑,会反省,会自己找失误,所以一定要走心才能说好的台词,才能把那个台词定下来,才能写在自己的天书小本上。[11:14]
  • [濮存昕]:刚才我为什么有点激动呢,这是后话了,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当年如果就是是之老师演周萍,不见得《雷雨》演成今天这个样子,曹禺先生对《雷雨》没有一句赞扬。那年演《雷雨》,老演员全都上了,我父亲演周萍,郑榕老师多厉害,居然曹禺先生没有谢谢,辛苦了,真好,可是从舞台上上楼梯到办公室,是之老师陪着他,曹禺先生在楼梯上离开了演员,这是什么呀,不对呀,再说什么细节我就不能再编纂了,因为我不记得了,只是他批评不对,正巧谢岩宁阿姨在后面走,跟着上楼梯,谢岩宁阿姨是直脾气,她居然走到曹禺面前从上而下跟他说曹禺同志你哪句话是真的,把曹禺弄的很尴尬,是之老师打圆场这事就过去了,这个事在我记忆中记了很长时间,今天曹禺先生去世了,我们谈到曹禺的痛苦,谈到已经演了八十年的《雷雨》,当年是之老师觉得演大少爷怎么演,他是贫苦出身的城市贫民,没饭吃的经历,让你解释一个少爷,穿着长衫,游手好闲,他不会,可是今天要讲,是之老师我没有看到他创作周萍的痛苦,他的痛苦没准是对的。[11:16]
  • [濮存昕]:周萍是被周家在无锡戳着脊梁骨,骂着私生子长到了十来岁的,父亲周朴园一甩手到德国留学去了,这个孩子的心里是极度的分裂的,在老家无所事事,干什么都不行,被父亲在家里闲置,逐渐的跟繁漪在家谈谈心,随后两个人就被抓奸了。周萍的性格是怯懦的,不自信的,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所以才跟四凤闹出荒唐,这个角色可不能演成风流倜傥的少爷,电视剧居然还跳交谊舞去了,台词里有我听说你在赌场鬼混,如果把台词解释为周萍完全知道鲁贵告的刁状,他早就岔过去了,他完全知道父亲知道我和后妈的事,什么赌场,什么舞场,闹不好他都没去过,即使是到舞场周萍一定总踩人家的脚,他是那么一个人,现在一直演的周萍是另一个人。[11:19]
  • [濮存昕]:龙云(音)写的书上说是之老师说为什么要担当,替曹头担当,曹禺同志这么大年纪了一直被架在那儿,他真的应该踏下心来不要承担这么多的事,作为艺术家和作家的本能写不出来,是之老师担当,说先生您歇着,我来。是之老师应了,应完之后一定是后悔的,那时候又分房子又分地,又出国,又涨工资,当个领导是父母官,什么都管,硬着头皮想了半天抓剧本,但是党委管所有的事都得操心,他没有这份耐心,他尽可能的平息自己的耐心,谁能不想是之老师中午吃完饭一把年纪了喘口气了,躺在沙发上眼睛眯一会儿,鼻子前面就有呼吸,一睁眼一个脸在他的眼前,上来就是指责。我听着心里特别酸,你分不分房子,不分我房子我不起来,真是难,但是他要做,为什么谢晋导演拍《赤壁大战》还有一年,钱还没筹到,谢晋导演说你有什么要求,是之说我想演曹操,好啊好啊,体验生活,提前好几个月在开封,是之老师说我体会曹操要练几个月的“钺碑”,市委宣传部就来了。他想躲,当然一定想拍电影,谢晋导演的电影他一定要拍,但何必这么早就去呢,嵩明(音)同志您来,我父亲说好好好,我父亲替他担任副院长,是之老师走了,没有想到那年头筹不出来,说这个电影不拍了,是之老师就回来了,他是又爱又怨,真的是心里有不快。[11:26]
  • [濮存昕]:是之老师怀着异乡的情怀演老舍先生,那个戏上半句可以,下半句完全是胡来,他把自己尽可能化妆成真的老舍,戴着一个黑矿眼镜,十分钟表演不张口,一直走到台口,一声叹息坐在湖边的小石头上,看着一个孩子在旁边跳,所有观众在底下看,老舍先生向我们走来了,是之老师的情感一定得到这个份儿上,我们演戏得像他一样。我是斗胆想了半天还能接什么戏,《洋麻将》,我能演吗,当时我一想是之老师演《洋麻将》的时候是57岁,我演《洋麻将》的时候是61岁,两个演员加一个导演这个事就成了,干着干着就干不下去了,开始我们憋着劲不看录像,不行,最后排了一半还是看了录像,看完后心里一下就有动力了,演戏学是之老师,做领导我坚决不能学是之老师,是之老师是进亦忧,退亦忧,何时而乐也,他自己很苦恼。[11:27]
  • [童道明]:是之老师在给一个剧本提意见时一定要读两遍,我觉得读一遍完全可以给人提意见了,但是是之老师为什么一定要读两遍呢,是因为他对这个人的尊敬和尊重,人家辛辛苦苦写的剧本,你怎么能读了一遍就给人提意见呢,一定要拿铅笔写意见,你不同意的话可以擦掉,这个学不来。有一次开会,有一个演员给我递了一个名片,国家一级演员,我就说于是之的名片下就是演员,没有一级的,过了一个星期他给我寄了封信,信里加了他新做的名片,把“一级”两个字去掉了。那时候于是之老师已经是北京人艺副院长、演员,更多的头衔是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就是这样的人。我有一次跟他讨论,表演艺术家跟演员你喜欢哪一个称号,他回答:演员。所以那本书叫做《演员于是之》,我就跟他说咱们学学老于,然后他让做《演员濮存昕》的书,榜样的力量,光用谦虚来解释不行的,里面有自豪,一个演员的自豪,为什么写诗的诗人觉得你称他诗人就可以了,为什么演员被称作演员就不痛快,现在我发现一个演员年纪过了55岁以后不搞成表演艺术家好像就很不高兴,老于就觉得演员是值得自豪的,他特别谦虚。[11:38]
  • [濮存昕]:1997年是之老师那时候身体不好了,说话已经不清楚,给是之老师开表演艺术研讨会,我列席参加,旁听,青年演员有我和郑天伟(音),剩下的是剧院里的老人,郭启红(音)也在,是之老师和曼宜阿姨坐一块儿,我在角落里,是之老师开始不安静,他说不出话来了,别人开始于是之表演研讨会赞誉之词扑面而来,他说什么呢,当郭启红老师是是之老师很看重的编剧,是之老师也尊重郭启红老师,都是有交情的,可是郭启红老师在讲是之老师的时候是之老师发火了,他拍案而起了,说不清楚了,急了,大概说的是是之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就是因为和老舍、和曹禺先生同代,等于是一起,大概是这个意思,是之老师坐不住了,大家不明白意思,我们都紧张了,曼宜阿姨在旁边,是之,是之,就劝他,于是是之老师就表演起来了,他身后就是门,门口进来像演戏一样,坐起来,指着对面的一个位置说焦,曼宜阿姨翻译说的他说是焦菊隐(音)先生,他说表演的不对,是之老师又出去了,又进来一次,他说不对,是之老师第三次进来的节奏和前两次是不一样的,坐下来,焦,曼宜阿姨给大家翻译他说自己就是个演员。[11:39]
  • [濮存昕]:一会儿我要给大家读是之老师我所尊重和我所不喜欢的,他讲到了,一个演员要有真正应该有的自尊,他不应该有多余的和专业没有关系的自尊,但是演员这个行业自尊、自爱、品格,启功先生说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字的大小,因为我是书法家,他很讲究每一字在自己恰当的格律,在这个空间中我今天应该是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演员的品格,立身之本和身外之物,现在是别的东西为本就有问题了。今天读是之老师的书,怀念他,聊他。其实我们特别有这种善念,老式中国知识分子里的美德我们应该看重,在我们的世俗生活中受父辈的教养,是之老师给予我们的影响,他也没有直面给我上什么大课,给我排练,我们甚至没有同台,我在《茶馆》里跑群众,他怎么演戏我们在边上看着,他在排练场怎么走我们在边上看着,你说哪件事情我们一下就可以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在此时此刻那个情景中会是什么样,我们会体谅他,也可以体会到。[11:39]
  • [濮存昕]:前辈知识分子的美德是我们今天特别想感受的,我提倡大家读是之老师的书,我们这辈人得天独厚之一就是我们见过真东西,我们跟是之老师谋过面,他看我们长大的,我们看他变老,我们觉得我们还有标准,有门儿,他进去了我们还没进呢,但是离得不远了,我们想跟上。[11:40]
  • [王润(主持人)]:濮哥好多次都噙着眼泪,可见对于是之老师的情感之深,尤其是向濮哥谈到的,也包括童道明老师谈于是之和濮存昕,其实我们不仅仅是怀念这个人,谈论这个人,实际上谈论的也是一种精神,虽然在座的大部分朋友都不是从事演员行业的,但我们可以从精神力汲取到很多的能量和营养,有些地方学习于是之老师,就像于是之老师当年说演员别当官,当官就别演戏,要不然一个内行就变成了两个外行了,濮哥老师扬长避短的继承了于是之老师的很多经验,既是好的演员,也是好的领导。[11:45]
  • [濮存昕]:剧院再怎么糟我们还是希望它越来越好,心存善念。这就是一种做法。如果这个剧院特别特别糟糕,如果牢骚变成了消极的东西,可能采取的方式和出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是之老师要是不病倒了还怎么进亦忧,退亦忧,没有快乐的事,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个剧院成为国际水平,建院仅仅十年,一批精彩的人聚合在一起做的剧院,成为了北京的文化名片,今天这口气还有,但是已经是瘦骆驼了。曹禺先生说,要有彩,要龙飞凤舞,有马的身材,骆驼坦步稳稳当当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干艺术的就干艺术,别弄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之老师的那句话我也记得,两个担忧,一个是什么时候有票房,可是90年代初的时候很糟糕,80年代末期很糟糕,另一个是剧院别像机关行不行,现在剧院全是机关,除了变成机关还变成有限责任公司,院长不叫院长,叫董事长,叫总裁,好多好多事挺难的,唯独善良,唯独乐观,唯独有什么难处尽可能的解决,把谬误稍稍往回拽一点就是大恩大德了,哪有那么多的创新,先继承,了解北京人艺的历史,接近、关注、体味前辈们的苦衷,你得知道这个,要不然不一定改成什么样,一天到晚什么地方都要创新,不明白自己姓什么就要改姓,坚决不能改姓,搞话剧的北京人艺别改姓。[11:49]
  • [王润(主持人)]:有真有善才会有美,有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还有成人之美。濮哥这些日子非常的忙,白天排《白鹿原》,这部剧马上要在北京人艺演出了,而且全程都用陕西话演出。晚上还要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演《李白》,昨天是最后一场。濮哥现在看上去依然特别年轻,但其实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现在能处处成人之美,就像于是之先生当年演《茶馆》时一样。[11:51]
  • [濮存昕]:纠正一句口误,不学于是之应该改成是之老师用他的教训,用他自己人生的痛苦告诉我做事怎么去做,是之老师在前面已经趟雷了,所以咱们没有进雷区。[11:52]
  • [王润(主持人)]:您也总结出了您所追求的八个字,自由性情,独立品格,于是之老师很苦闷的地方在于囿于当时的环境,很多地方没有那么自由,您从他的经验当中吸取到了。[11:52]
  • [濮存昕]:想当年是之老师也想演《李白》,郭启红把剧本交给是之老师时,他特别高兴,一起帮着郭启红老师弄。为什么喜欢李白,中国的知识分子喜欢李白的深浅不一样,最终喜欢的是李白的自由性情,独立品格,老子不干了,扭头就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我们最想达到的李白精神内核,但是我们不可以天天就这样,要是这样的话你也活不下去,学李白学不了,但我们会向往李白,是之先生向往李白的自我表达,李白是中国知识分子很典型的人物,演起来很过瘾,是之老师当时没有演,也是因为自由性情。[11:53]
  • [王润(主持人)]:濮哥和于是之老师真的有很多地方很相似,包括当时当院长的理由,于是之老师是为了帮助曹禺先生分担,而您当时是为了能为林兆华先生争取更大的空间,像您和是之老师都是能在自己本身演员行业当中得到特别大的幸福感的,却会迫不得已的做一些自己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和事情,真的都是在成人之美。[11:53]
  • [濮存昕]:世界上到处都有问题,你要善意的帮他,而不是劈头盖脸的说,这是中国人做事的方式。[11:54]
  • [王润(主持人)]:这两本书值得我们好好读一读,主办方安排了现场速读的环节,希望能给现场的观众读一段关于是之老师书里特别喜欢的篇幅。我读最开始的这一段,曾经让一位记者看了以后潸然泪下的这段,读之前我先讲一个事,其实当年有记者曾经采访过于是之老师,是之老师是非常爱读书的人,当时这个记者希望能摆拍一下,让是之老师坐在书桌前看看书,给他拍下这组照片,是之老师立刻拒绝了,他说我虽然喜欢读书,但我不愿意摆拍,如果你能抓拍我看书的样子我会非常高兴,从很小的故事可以看出是之老师的为人有多么真。[11:54]
  • [童道明]:我问过是之老师,我说你对自己演过的角色里哪一个最满意?他说是《骆驼祥子》里拉洋车的,一个戏份非常少的角色,他主动申请要演这个角色,总想要为他做一点事情才觉得心安。老马这个形象是艺术的丰碑,给无碑的老郝叔树立了一个碑,完全出乎意料,一般人认为他应该说《茶馆》,结果他说是老马。[11:56]
  • [王润(主持人)]:当年这个人物在台上出现的时间很短,说他一出来的时候底下的观众都觉得带着寒风就进来了。[11:56]
  • [濮存昕]:是之老师说演戏最高境界应该是如诗如画,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他演过诸多角色中觉得最饱满的恰恰是几句台词的老马,带来一股寒风,带来苟延残喘和有点心跳的活生生的生命,被冻成那个样子,说话都哆哆嗦嗦,以及对人家给他一口热水的感受,有的观众可能就看这段,看完这段就走了。[11:56]
  • [王润(主持人)]:好像说当年是之老师为了塑造这个人物,他为老马写的案头笔记和这个人物小传超过了台词的量。[11:57]
  • [王润(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下面我们合影留念![12:02]
网站编辑:穆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