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水墨青春,死于“日出之前”(组图)
    发表时间:2018-12-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日出之前》 编绘:高山 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11月一版三印 二十开 平装本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采莲小集

        《日出之前》是高山根据高树田同名小说编绘的,有图凡六十幅。此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64年6月以四十开本初版,1978年10月、11月又分别以四十八和二十开本再版发行。我收藏的是二十开本。

        《日出之前》的情节紧凑、曲折而惊险。西藏解放后,昔日的农奴主索朗多杰得知拉萨发生叛乱的消息后, 遂积极配合,支使家奴扎西运藏了叛匪所用的军火和金银财宝,然后拟施毒计害死扎西以灭口。他的阴谋被扎西的爱人、同为家奴的丹珍察觉,她义无反顾喝下了索朗多杰原本为扎西备下的毒奶茶,用生命唤醒了深受蒙骗的扎西,悔恨交加的扎西杀死了索朗多杰及其太太。此时外面众匪汇聚,扎西抱着死去的丹珍突破重围,一骑驰往天葬的高山之巅,然后借着启明星的微光,策马驰骋于卡戎草原上,他要在日出之前赶往解放军营地报信。

        本书的编绘者高山,彼时虽只三十岁出头,但已经是名播四方的军旅画家,尤其是在连环画创作上,是一位勤于探索、敢于突破传统形式且颇具发展潜力的画家。《日出之前》便选择了他自己最为擅长的水墨技法,这在当时以线描为主的连环画坛是不多见的。

        高山是一位感情充沛的年轻画家,他原本是比较喜欢画爱情故事的。《日出之前》的主题虽然可以多重解读,但他却以扎实的造型、娴熟的技巧和如泣如诉的笔墨,描述了一个凄婉而悲壮的爱情故事。第十一幅至三十五幅,是高山在文字脚本编排上别出心裁的插叙,通过丹珍的回忆,交代了丹珍和扎西的身世、情感及扎西被支远差的原委。其中第十一幅,“丹珍和扎西都是索朗官寨的朗生(原注:朗生,无人身自由的家奴)后代,他们的父母都死在老爷的支差路上了。共同的命运使这两个孤儿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们俩并肩携手走过了童年艰苦的道路。”很明显,这节文字是概念化的。然而画面上,童年的丹珍和扎西为“老爷”打草归来,坐在草地上小憩,倔强的扎西咬着草根低头不语,丹珍却茫然仰视着灰蒙的苍穹;空中盘旋着两只小鹰,它们虽孱弱、孤孑却颉之颃之、不弃不离,这既是对他们所处黑暗现实的写照,也象征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图一)。

        又如第十二幅,长大的丹珍妩媚动人,扎西健壮英俊,画面准确、细腻地表现出二人的缱绻,而水边丰茂的野草、草原上盛开的小花以及蓝天上的白云,又无不为这一对两小无猜的情人增添些许浪漫气氛(图二)。

        再如第十七幅,高山并不被自己编拟的脚本所束缚,而是发挥画面叙事的优长,对情节的容量作了极好的扩充:画面上的丹珍面带羞涩,借低头补衣掩饰自己内心的欢欣,而憨厚木讷的扎西却不知所措,用短笛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对丹珍的感激之情。尽管画面整体色调略显晦暗,但微弱的灯光,尤其是那无端射入的一缕月光,顿时使小屋充满温馨和欢乐(图三)。

        丹珍被害之后的情节,也让我感到震颤。第五十三幅,心急如焚的扎西抱着一息尚存的丹珍飞骑急驰,他咬紧牙关,双眉紧锁,爱惜、焦虑、懊悔、仇恨等等各种心情,统统写在他的脸上(图四)。

        具有一定绘画实践的人都知道,水墨画易学难工。易,是说凡能拿得起毛笔的人,都可以挥洒一番;难,指的是它不同于水粉画和油画,水和墨的调和度极难拿捏,且落笔后难以修改。故彼时用水墨创作连环画的人极少,而高山便是这极少中的一位。他不仅用水墨画山画树画房子画蓝天白云,而且在人物的各种体貌乃至于细微的面部神情的描摹上,也极其精准。比如第十四幅,丹珍被索朗多杰糟践,神态表情与之前判若两人,此后不愿再见到扎西,眉眼间透出一种怨恨、痛苦和无奈,尤其是眼角的那一滴晶莹的泪珠,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图五)。然而,当她无意中听到索朗多杰夫妇的密谋之后,闯进他们的房间侦查究竟,她的眼神又是机智果敢的(图六)。

        再如第一幅,索朗多杰听到叛匪的消息后,让扎西去送信,他一边向扎西面授机宜,一边鬼鬼祟祟观察屋外动静,凶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图七)。第四十三幅,画家采用了面部特写手法,准确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索朗多杰项挂念珠,一丝阴笑飘在脸上,用冷酷的双眼紧盯扎西并威逼其喝下毒奶茶;而憨厚的扎西用双手捧着茶杯,显得犹豫而迷茫,但也透出对“老爷”许诺的美好未来仍怀有一丝憧憬(图八)。

        《日出之前》的构图颇为讲究,可圈点处亦多。虽然多数画幅取中景平视构图,但平视中也可见奇崛。如第十三幅,表现的是丹珍被索朗多杰施暴的一幕,画面中只有惊恐的丹珍,索朗多杰却只用一团水墨组成的黑影来表现,但读者分明能够“看到”他淫荡的嘴脸(图九)。在我看来,这比某些画家在表现黄世仁强暴喜儿时采用的“写实”手法,正不知高明多少。再如第三十三幅采用了俯视构图,加强了读者的参与感,索朗多杰夫妇的阴谋似乎一直处于读者的“监视”之下(图十)。又如第六十幅,采用远视仰角构图,人物占据极小位置,绝大空间乃用来表现天空和乌云,造成寂寥和沉郁的气氛,恰如其分烘托出了人物的情感(图十一)。

        在六十幅画面中,画家的笔墨干湿并用、粗细结合,墨与水的渗化、过渡、流动及最后的成品,都显得肯定、自然,不露一点斧凿和生硬痕迹,使整部作品充溢着既沉郁又欢快、既精细又泼辣的笔致,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悲壮凄美的意境,画家把握水分与墨色的娴熟技巧,实在令人叹服。

        关于《日出之前》编绘者高山,实在有必要多说几句。

        高山,原名温勇雄,1932年12月生于台湾台北市,高山族人,自幼喜画。1951年入伍,随即参加了海军政治部组织的美术学习班,毕业后任《解放军画报》《海军战士》等杂志美编。天赋、勤奋使他很快在画坛小荷初露,随着一批颇具功力的水彩画作品不断在报刊发表,读者也愈加喜爱这位不俗的年轻画家。然而,“温勇雄”的名字不久便在栏目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山”,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透着别样的美感。普通读者自然不知内情,但圈子里却都明白,这位“高山”就是那个温勇雄。

        一个颇具实力的年轻画家突然改名,原因众说纷纭。据高信先生在《连坛永记温勇雄》一文中考证,这极可能与他1955年、1956年受命画《无脚拖拉机手》有关,此书的文字脚本使他意兴阑珊,转而去“画一些软绵绵的、毫无思想性的爱情故事了” (高山语) ,乃至于两年多不能完成任务,受到领导严厉批评。此后他加班加点完成了《无脚拖拉机手》,在1958年出版时第一次署名为“高山”。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水墨创作连环画,“高山”自此一炮走红,之后又有《南云岛上》《安业民》《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冬梅》等多部主旋律作品问世并受广泛好评,《日出之前》可视为高山水墨连环画的巅峰之作。但“高山”真的是本性难移,被批评且改了名之后仍然小心翼翼地喜欢画爱情故事,而且手腕如此高妙。

        这个“听话”的高山,在1967年被扣上“台湾特务”的帽子,遭到百般凌辱、无情批斗,年仅三十五岁的画家终于未能挺过“日出之前”的黑暗,无奈自绝了人世,想来真真令人扼腕。

        文并供图/群姗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