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极殇》:绽放在废墟上的格桑花
    发表时间:2018-10-29 来源:文艺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许 晨 

      

      格桑花儿开,浪漫染云彩;

      花蕊捧着心,花瓣牵着爱;

      雪域高原一幅五彩的画哟,

      追梦的人们好运来……

      一曲悠扬动听的《格桑花》,把我们引到了辽阔苍茫的喜玛拉雅山麓。格桑花美丽而不娇艳,芬芳而又坚韧,风霜雨雪严寒风暴,均无法使其“低头服输”,富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人们视她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

      如今,在我的眼前就绽放着这样一束光华四射的“格桑花”。她就是年轻秀丽、勤奋刻苦的公安边防部队作家臧思佳,以及她历尽艰辛倾尽心血写下的长篇报告文学《极殇》。其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天崩地裂、生死轮回和大爱之心,经得住风霜雨雪和大海星辰的检验。

      2018年是一个不能忘怀的年份。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10周年,一时间,举国上下潮水般地涌现了许多回顾文章和祭奠活动,可是近在咫尺的另一场8.1级大地震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也许是因为震中不在国内、造成的损失也远逊于10年前的汶川,抑或是经历过天灾人祸的人们足够坚强了。但对于震区人民群众和抢险救灾的战士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和严峻的考验。

      臧思佳和她的纪实作品就在这个时刻酝酿而生。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毗邻的尼泊尔博克拉县发生了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后大小余震又计31次,强烈地波及到我国西藏边境。吉隆、聂拉木、定日三县近30万群众不同程度受灾,虽然伤亡人数不多,但破坏力触目惊心:房屋倒塌,通讯中断,道路受阻,不少城镇成了孤岛、空城甚而无法生存下去。我国政府第一时间展开国际大救援,派出军队、武警和专业救护队奔向灾区。而本来守卫在边防口岸的公安边防官兵,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一边开展自救,一边向受灾群众伸出援手,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英雄壮歌。

      作为公安边防部队的一名富有责任心的青年作家,臧思佳挺身而出,冲上抢险救灾第一线去采访、体验和写作,讴歌边防官兵临危不惧救死扶伤的牺牲精神。而那时余震不断,乱石翻滚,断水断电断交通,甚至被困在少数官兵坚守的哨卡上,仅仅从这一点上,就值得竖起大拇指为她点一个赞!

      《极殇》,意即发生在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猝不及防的天灾大难,同时也是公安边防部队在和平时期所担当的重大使命。

      毋庸讳言,当下文学创作的“青年军”里,大部分从事诗歌、散文和小说的学习与写作,而对于以真人真事不能虚构为原则的报告文学来说,肯下功夫采访体验并且有一定水平的文学新锐还是不多见的。如此,面对臧思佳这样虚心好学、不怕吃苦的年轻一代,喜欢并决心写好非虚构文学,我十分高兴和欣慰。连接几天边读边思考,虽说文笔尚嫌稚嫩,但洋溢在作品中的那种浩然之气、人文情怀,依然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纵观全文,除了前面所述的种种优点之外,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怒吼的大地如同发狂的洪水猛兽,具有惊人的破坏力;而英雄的公安边防战士,则不愧为屹立在边界上的铜墙铁壁和仁义之师。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灾难降临,他们永远是保家卫国、救死扶伤的守护神。当然,这里边也包括作者本人——可爱而勇敢的臧思佳! 在这里,她不仅仅是一位纪录战友事迹的作家,更是一名亲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抗震救灾战士。

      尤其她曾被骤然而至的大塌方困于“孤岛”,彻夜惊魂却义无反顾,不忘初衷仍在奋笔疾书震区印象。请看她从被困地点“逃”出来的描写吧:

      ……就在我攀爬到山顶抬头都能看到另一侧的人在迎接我胜利在望的时候,只听哗哗如流水般的落石声在我头顶响起,紧接着头盔上也响起碎石掉落撞击的声音,虽然戴着头盔也能感受到像冰雹打在头顶的力度。我顿时慌了神,正好在山顶,前进撤退都是同样长的道路,我急得朝下面的兵们大喊:“往前跑?往后跑?”只听见有声音从下面传来,“往后!往后!”我立即像得了保命符一样转身连滚带爬地跑下山。

      生死攸关的时刻,我把我的生命交给了兵们。我对他们的信任与依赖超出想象,何况是那些藏族老百姓呢?可见这些年轻的兵们地震时在当地是多么重要的主心骨……

      这些文字是用生命敲打出来的,尽管还有些“急就章”的味道,可保留了斯时斯地的原汁原味,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感同身受的体验。同时,也揉进了作者的联想抒发,将公安边防官兵中流砥柱的作用表述出来,深切地感染和激励着广大读者。

      当你看到热索村吉隆边防检查站的21名留守勇士争相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几乎身临绝境;当你看到定日县绒辖公安边防派出所和聂鲁桥边境检查站的战士们,奋不顾身抢救房倒屋塌的藏族同胞;当你看到聂拉木县樟木口岸边防检查站营地,成为震区灾民和外国游人避难逃生的“诺亚方舟”,而我边防官兵则是守护他们安危的“菩萨兵”,你的胸中怎能不热流奔涌、怦然心动呢?

      再者,本书写作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每个章节前面均有一首小诗写成的题记,简明扼要地点出了本节主题之所在。比如在《峡谷悬疑96小时》一节中,正文前题诗云:

      山也老了/我从山松垮的骨髓里滑坡/这些老到骨子里的皱纹/被风剥去面具/露出深处包裹如新的初恋/一个眼神,就敏感得/浑身震颤……

      看得出来,这是作者臧思佳发挥了作为诗人的长处,在那震撼人心的一个半月体验式采访中,每天都被所见所闻的人物和故事感动着、激发着,诗情熊熊燃烧于胸。当她静下心来挥笔写作此书时,诗意便不可遏止地旭日东升般地喷薄而出,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提示作用,又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当然,有时恰恰是一种优势暴露了某种不足。正因了她的诗歌语言的运用和氛围渲染较为突出,效果不错,也反衬出写作报告文学时缺乏剪裁与提练,个别地方材料的使用略显啰嗦重复,如果进一步打磨修饰一下就更好了。然而瑕不掩瑜,对于一位年轻作者的处女作,全景式而又注重细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公安边防部队的英雄风貌,已经相当不错了。

      尤其值得褒奖和倡导的是:作者不怕危险、不怕艰苦,坚持走进边防一线,深入地震重灾区的行为和精神,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纪实文学作家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同时,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倡导,唯其如此,才可写出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高超艺术性的精品佳作。

      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首都柏林一片断壁残垣,竟然还有市民在破房子里摆了盆花。于是有记者感叹:这个民族还有希望! 从这个意义上讲,臧思佳和她的《极殇》,就是在“4·25”大地震废墟上绽放的美丽而芬芳的格桑花,寄托着西藏边陲军民震不垮打不烂、励精图治重建家园的宏大志向和美好愿景。这是激情的绽放,这是正能量的绽放,更是一位年轻作家富有生命和创作活力的绽放! 在不远的未来,她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对此,我们坚信不移并热烈地期待着。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