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现实题材滋养小剧种好戏接连绽放
    发表时间:2018-10-16 来源:文汇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黄启哲

     

      “接通地气”才能“弘扬正气”。业界认为,小剧种不仅要传承好剧种的本体艺术,与本土观众血肉相连,同样也要与时代同行,把剧种艺术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加以发展和深化。只有用当代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才能唱进观众心里,弘扬社会正气

      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过去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基层剧团、稀有剧种在北京的集结,刷新了地方戏艺术的文化标识度。而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演出的32台大戏中有26台现代戏,超过八成。其中,一批聚焦反腐、国宝守护、改革开放社会变迁等现实题材的创作,不仅用真人真事感染着观众,同样也引发业界对小剧种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的思考。

      “接通地气”才能“弘扬正气”。业界认为,小剧种不仅要传承好剧种的本体艺术,与本土观众血肉相连,同样也要与时代同行,把剧种艺术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加以发展和深化。只有用当代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才能唱进观众心里,弘扬社会正气。

      现实题材有了扑面而来的泥土芬芳

      河北的北路梆子、黑龙江的龙江剧、广西的彩调剧、重庆的梁山灯戏……会演中出现的小剧种,不必说是观众没听过,就连不少业界专家也是头一次观摩。近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与当地政府的扶植,一些扎根农村基层的稀有剧种院团主体力量被充分激活,为当地百姓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新作。

      茂腔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很多人连剧种名字都很陌生,可提到作家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不少观众从《红高粱》等作品中窥知一二。作为活跃于诸城、高密等山东半岛地区的小剧种,茂腔其实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高密百姓流传着:“茂腔一唱饼子贴到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到指头上”,足见剧种与老百姓生活联系之紧密。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感染力与生命力的剧种,在表现反腐题材时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感视角。诸城舜龙艺术团排演的茂腔 《失却的银婚》中, “姐儿房中啊绣呀就荷得儿包拉哈伊,手拿着那钢针儿轻声描儿描……”腐败官员前妻吟唱山东民谣《绣荷包》的段落给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景俊美留下深刻印象。把“乡音”融入故事,规避了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充满生活气息。

      此次会演的开幕戏婺剧 《鸡毛飞上天》则选择了义乌人再熟悉不过的 “鸡毛换糖”故事,以一位义乌商人的成长历程,折射出改革开放数十年间社会变迁带给普通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难得的是,剧目回归 “情义”二字,展现义乌商人在变革中谋求发展不忘道德情义的坚守。

      现实题材也成了小剧种刷新认知的突破口

      小剧种为现实题材带来新的视角与乡土风韵的同时,现实题材创作也成为一些剧种的突破口。

      江苏省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选择把现实题材的《国鼎魂》作为建团伊始的第一部戏,此次进京参与会演前已演出20多场。之所以选择现实题材作为“开台大戏”,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表示,就是希望在苏剧“冷落”多时后,用当代平凡女性用尽一生守护国宝这样的感人故事,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苏剧不仅能演传统戏,也能演现代戏,演出发生在当代、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

      原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剧与昆曲共存于江苏省苏昆剧团一个剧团,两种艺术互相依傍,有艺术发展 “以昆养苏”、市场上 “以苏养昆”的说法。一度面临生存危机的昆曲如今迎来大好时光,相较而言苏剧显得有些落寞。所以剧团希望以讲述苏州真人真事的新创作品重回观众视野,刷新认知。王芳说: “虽受到昆曲艺术的影响,也曾排演不少历史题材作品,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苏剧属于‘滩簧体系’,其实也有很多呈现现代戏的手法。”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家喻户晓的旋律出自彩调电影 《刘三姐》。如今这个具有浓烈民族特色与民间色彩的剧种,沿袭《刘三姐》的创作传统,活跃于现代戏的舞台。

      去年来沪参与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展演的彩调剧《空村》,这一次又出现在会演中。囿于基层院团的创作人才资源和剧种艺术丰富性,该剧在艺术表现上还有提高空间。不过,其聚焦留守村官,以基层干部视角展现精准扶贫为乡村带来的变化,用出走村民的回归揭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景俊美说:“不同于擅演历史正剧的大剧种,彩调这样擅演诙谐幽默的所谓 ‘三小戏’剧种,其实可以成为重要的现实题材。”此次除了 《空村》外,广西还有《全家福》《追梦》等多部小戏集结亮相会演,这些聚焦当代乡村的故事提升了剧种的标识度。

      以现实题材接通地气的同时,创作应摆脱 “浮躁之气”。编剧李莉近几年先后完成上党梆子 《太行娘亲》 《国鼎魂》《一号机密》等多部涉及不同剧种的现实题材作品,切身体会到传统戏曲在现实题材创作中的热潮。她说: “当今时代有数不清的英雄人物、感人故事值得书写,但只有创作者扎根生活深入挖掘,才能找到真正的创作冲动与情感共鸣,推出与剧种自身艺术特质相适应的作品。”(黄启哲)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