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向上向善的主题出版
    发表时间:2018-04-25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主题出版,起源其实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述即反映了伟大思想家们对时代的思考,后来经人整理形成的“四书五经”可谓集大成者,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其影响远播至今。到了近现代,随着出版技术的发展,主题出版物也逐渐丰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论延安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直至改革开放之后,主题出版物在凝聚人心、繁荣文化、推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典型作品有毛泽东所著《论持久战》,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红岩》,金一南所著《苦难辉煌》等。

      主题出版并非中国仅有,而是遍布全球。例如,19世纪40年代后的欧洲,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巨擘结合当时的工人运动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丑恶面孔,为广大无产阶级追求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重要的主题出版著作。

      今天所说的“主题出版”,其正式的渊源可追溯至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其工作定义为“主题出版是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此后,中央宣传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定期公布当年度入选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并给予基金申报、宣传报道、展示展销等方面的支持。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下,主题出版更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众多出版单位纷纷将主题出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精品力作频出。十九大之后,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内涵持续丰富、升华,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初露端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了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经历和思考都成为主题出版选题的重要来源。由中央电视台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在青年群体中颇受欢迎。

      学术性和主题性紧密结合

      一部作品学术价值高低往往决定了其能否持续吸引读者,因此主题出版必须是精品力作,讲品位、讲格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振奋人心,起到弘扬主题和时代精神的作用。

      以学术的角度切入主题思潮,让学术资源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架起学术出版与主题出版之间联系的桥梁,这是不少学术出版社开展主题出版的创新之举。例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所著《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一书,将学术研究、传统文化解读、主题出版相融合,在出版后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不仅在中国大陆销售突破3万册,并陆续实现了繁体中文、韩文、英文、俄文、希伯来文等多语种版权输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紧密配合国产大飞机研制、涵盖与之有关的总体气动、航空发动机等多个方向,通过策划出版国内外有关优秀著作,吸纳国内外大飞机研制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飞机知识体系,为大飞机的研制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部分成果版权还被国际科技与医学出版巨头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引进,获得国际主流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认可。

      读者群体由国内读者向世界读者转变

      十九大报告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我们与沿线国家的出版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版权贸易日趋活跃,政府间互译项目逐渐增多,中国在沿线国家举办和参加国际书展越来越多,合作出版力度不断加大,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出版机构合作更加深入。这些都直接推动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当地的传播,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中国“粉丝”。例如,截至2017年8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中、英、法、俄、阿、西、德、日等21个语种版本发行642万册,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则于2017年11月7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截至2018年1月12日,该书全球发行超过1000万册。

      融媒体出版形式逐渐丰富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在成本与流程控制、传播速度和广度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因此主题出版理应谋求嫁接数字技术转型,尤其是在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方面。

      首先,主题出版的数字出版形态逐渐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图书、数据库、音频、视频、动漫等。这些形式往往具有即时、活泼、接地气的特点,非常适合年轻人,增强了主题出版物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其次,主题出版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更加数字化。这和出版形态的数字化是紧密联系的。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如微信、优酷土豆、喜马拉雅、百度号等往往集聚了数以亿计的网民,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发行覆盖人数的几何级倍数,传播效果也是后者望尘莫及的。正因如此,选择在合适的网络平台上发行,对数字类主题出版物而言至关重要。“复兴路上工作室”创作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等短片,在优酷平台刚刚上传就迅速蹿红便是最好的证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塑造一个社会政治、经济行为的关键因素。出版则是文化建设的“长子”,肩负着传承文明、教化社会的重任。主题出版在其中更是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好的主题出版往往能对人心起到引领作用,促使其不断向上向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时代都呼唤主题出版,也呼唤广大出版人肩负使命和担当,做好做优主题出版。

      作者:韩建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熊小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