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新时代,中国文艺再出发——写在延安鲁艺成立八十周年之际
    发表时间:2018-04-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延萱萱  

      

       

      延安鲁艺旧址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迎来了80岁生日。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界的盛事,鲁艺旧址再次汇聚了来自全中国的目光,这些目光里有期许有鼓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纪念和弘扬鲁艺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奋勇前进,致力于创造中国文艺新辉煌,这是荣光,更是使命与担当。

      文是精神,是思想,是智慧;化是引导,是启发,是渗透。于人,文化是根;于国,文化是凝聚力。纵观历史,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或歌、或诗、或舞、或曲……无不得益于百花齐放的艺术感召。

      为了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1938年4月10日,鲁艺在延安桥儿沟一座教堂里应运而生。沙克夫、周扬、茅盾、冼星海、周立波、艾青、贺敬之、马可等一大批文艺精英云集于此,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满怀革命热情地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艺术作品,极大地凝聚了人心,使文艺成为抗战的有力武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艺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

      挺立潮头堪为中流砥柱,与时俱进铸就基业长青。传承鲁艺精神,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努力建设好鲁艺文化园区,让其在传承鲁艺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

      传统文化激发了爱国精神,爱国精神凝聚了中华文化。传承鲁艺精神,就是要学习古往圣贤气势轩昂的民族气度,尤其是要学习老一辈中国革命文艺家救祖国于危难的爱国情怀。曾记否?在战火硝烟年代,鲁艺人将心中蕴积的爱国情怀用炽热的艺术表达出来,一首首诗篇、一支支歌曲、一幅幅版画、一台台戏剧,激发了全民族雪耻抗战的热情。这对当今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化是与物质同等重要的民生。传承鲁艺精神,要学习鲁艺人紧扣时代脉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时刻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传承和弘扬鲁艺人植根沃土、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情怀,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深入大众的生活中,以人民群众为创作主题和主人公,创造并书写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诗篇。诚如毛泽东所言,一切文艺“都应该和在群众中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们发生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故而,要创造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一定要着力挖掘植根于民间的优秀文化基因,着眼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载体,让人民群众当主角、唱大戏,唯有此,方可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弘扬延安鲁艺精神,就是要深刻挖掘其时代内涵,让每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能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品格、道德起到一定的影响和感召作用;传承延安鲁艺精神,就是要持续推进文化延安、书香延安、文明延安建设,不断满足延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