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房伟:打造历史英雄的“心灵史”
    发表时间:2017-09-11 来源:文艺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追求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灵史”的塑造,有利于我们纠正在纯文学创作领域之中,以“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之名义出现的某些偏颇。

      无论是怎样的酷烈残忍,怎样的丰富复杂,如果没有了真善美的指引,没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历史英雄的塑造终将不会成功。”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塑造历史英雄人物形象,是时代为文学提出的新任务,也考验着作家与批评家的智慧。这里说的历史英雄,既牵扯到我们如何塑造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历史的英雄人物,更牵扯到晚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我们如何认知革命历史英雄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雄叙事,大多注重从反映论角度,以无私的牺牲精神与崇高道德感,塑造典型化英雄人物。但这种英雄人物的塑造经验,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人”要求之中,已经发生了很多争议,比如英雄和凡人之间的关系、英雄的感染力问题。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下,在伟大新时代塑造新英雄形象,会遇到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立新时代的英雄内涵问题,二是如何有效地塑造英雄形象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英雄,必须是现代民族国家叙事之下,在历史进程之中为国家民族而忘我奋斗的人。我们要写出优秀的历史小说、历史影视剧,就必需遵循这个原则和底线,即使是描写英雄的个人生活、思想和情感,也要围绕英雄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引领性展开。当下很多历史文艺,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这都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的。

      第二个问题,则是目前历史文艺创作之中,讨论的较多的问题。当下的历史文艺创作之中,有几种不好的创作倾向。一是历史写作“传奇化”,如英雄美人模式等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历史艺术的发展。我们很多历史小说和影视剧,接近于传奇故事,从好的方面讲,矛盾冲突集中,富于戏剧性,人物变形夸张,故事可读性强;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就是这种写作方式,既远离历史真实,也远离了历史精神,更不可能从现代角度,真正塑造真实感人又有着精神意义的英雄人物。十七年文学时期,这种传奇性有利于在大众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强化英雄人物的接受面和感染力,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社会日趋文明发达的情况下,一味追求这种低层面传奇性,则不利于我们构造真正的历史英雄人物,也不利于我们培养理性爱国精神。二是与这种传奇化相伴随出现的恶搞历史“英雄”思维。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这和对英雄形象的过度消费行为有关,但正是传奇化英雄形象,让英雄离开了现实限制,也离开了真实,而一部分没有责任心的历史文艺制作者,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社会利益,更促进了这种不良倾向的恶化,英雄化身为“手撕鬼子”的神仙、“裤裆藏雷”的烈女、“包子当手雷”的滑稽小丑。三是过分抽象化与说教化。近些年来,观众和读者们都大力谴责诸如抗战神剧、玛丽苏大女主历史剧,但为什么这类历史文艺层出不穷呢?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历史正剧,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现代爱国精神,我们的英雄也并没有展现出真正的现代人格魅力,我们很多所谓“历史正说”,变成了强人争霸剧或枯燥的说教小说。英雄们都变成了冷酷无情的个人主义者,或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习总书记讲过:“人民不是抽象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就不能真正表现人民,感动人民,从而也不能真正地教育人民。

      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公民素质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用怎样的方式来塑造能够感染人、教育人的“历史英雄”呢?除了一般性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手法之外,更要塑造英雄人物“心灵的真实”。我们不能抽象地塑造英雄品质,习总书记说:“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法国历史小说家尤瑟纳尔也说过,历史是人类精神获得自由的学堂。通过对历史的接近,我们尝试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并以理性的精神与我们当下的时代形成互文性的参考。我们必须看到,英雄来自凡人,又高于凡人。他们的生命光彩照亮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与激情。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也能最大程度地张扬民族国家的内在魅力,我们必须表现出他们作为凡人的喜怒哀乐、个人偏好,也必须要表现出他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不平凡之处。

      要做到这些,就必需要深入到英雄的灵魂和精神世界,才能找到真正感染人和说服人的力量。以往的历史文艺,我们更注重英雄和外部世界的冲突性,比如,刻画英雄如何战天斗地,或与敌人殊死搏斗。相对而言,我们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内心刻画,是不太注重的,特别是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灵与当时历史时代的关系,甚至更扩展一些,这些历史人物和人类的心灵特质、行为动机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人物生存语境,探讨他成为英雄的动机、土壤、形态、内涵与得失。我们还要有一种更高的历史理性的指引和评判,这既是现代民族国家叙事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历史更高的理性准则,而不是简单地局限于伦理范畴,以简单的道德判断替代对英雄心灵复杂性和精神复杂性的认知。除此之外,注重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灵史”,就必然会追求历史情境的真实与人物行为逻辑真实,有效避免对历史英雄恶搞、传奇化等不良消费文化影响,从而塑造良性文化消费导向。例如,电视剧《亮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正剧,但英雄李云龙形象的魅力,并不是痞气、邪气和骂骂咧咧的大老粗气质,而是李云龙既有着一般男性心理特点,比如说急躁,虚荣,喜欢冒尖,搞个人英雄主义,但又有着历史英雄的不同寻常之处,他随和粗豪,但打仗时却心细如发,有勇有谋。他既有爱算计的特点,却也公而忘私,喜管不平之事。他既视死如归,又虚心接受正确意见,灵活多变。导演还让这个英雄在爱人面前流泪,探索他心灵隐秘的拨动。正是这种“圆形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心灵探寻,使得李云龙这个英雄人物,超出了我们当下大多数抗战英雄人物。类似的成功例子,还有《我的团长我的团》《悬崖》《风声》等优秀历史文艺作品。

      追求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灵史”的塑造,有利于我们纠正在纯文学创作领域之中,以“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之名义出现的某些偏颇。简单而言,就是将过去正面的塑造成负面的,对过去被我们否定和批判的东西,打着追求“纯文学的复杂性”的旗号予以简单鼓吹,所谓历史英雄,就必须要“纠缠多个女人”,汉奸恶霸却变身成有情有义的好人。好像必须如此,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人性”。究其所以,这些做法还是一些将历史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人类的心灵是复杂的,历史英雄的精神更是复杂的,又岂能是欲望叙事所能简单涵盖的?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无论是怎样的酷烈残忍,怎样的丰富复杂,如果没有了真善美的指引,没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历史英雄的塑造终将不会成功。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