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舞动七十年 永铸中华魂
    发表时间:2019-07-2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冯双白
     
      

    《宝莲灯》 

     

      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贺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艺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今后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让与会的舞蹈代表们心潮澎湃,让广大舞者们备受鼓舞。这封贺信是一声响亮的号角。当此之际,中国舞蹈界当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审视热情似火的当下新时代,从而面向希望无限的未来,更好地扬帆起航再出发。

      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家们高擎新舞蹈艺术的旗帜,紧跟党和国家前进的步伐,步幅阔,脚力稳,走出了一条艺术自觉的壮丽道路。1949年7月,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当时的全国会员仅仅有13人,他们也是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正式代表。到201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全国会员将近9000人,各省自治区的舞协会员超过50000人!20世纪30年代吴晓邦先生提出“新舞蹈艺术”概念时,理解他的人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样一条新舞蹈艺术之路,才得以真正展开。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已经成为党所领导下的当代新舞蹈艺术的鲜红旗帜!在新中国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舞蹈家们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勇砥砺,合着时代的节拍给出自己的积极而响亮的应答。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舞蹈舞台上有罗盛教、邱少云的身影;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里, 《轮机兵舞》彰显了工人的高大形象, 《丰收歌》赞美了喜获丰收的农民, 《士兵与枪》讴歌了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 《敦煌》则抒写了知识分子坚守理想的高尚品质。可以说,新中国的70年有多么壮丽,新中国之舞蹈艺术就有多么美丽。舞蹈艺术,尽管在5000年前中华文明之光晨曦微现的时刻就已经出现,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里被看作是装神弄鬼、舞厅舞女、自娱自乐的等义词。今天,那个无名时代一去不复返,舞蹈人已经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队伍中的正式一员,做着培根铸魂的高尚工作,由此,新中国舞蹈艺术在70年里完成了整个中国舞蹈的历史自觉!这是70年里完成的最重大的身份转变!70年过去了,虽然开拓新舞蹈艺术之路的先驱们早已经驾鹤仙逝,但他们一定正在高天之上含笑俯瞰大地上,新舞蹈艺术的旗帜正在高高飘扬!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反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思想指引之下,舞蹈的全新历史时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舞动着登上了历史舞台!

     

    《荷花舞》 

      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蹈高度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一条令人欣慰的民族舞蹈复兴之路。从汉族《荷花舞》 《谁不说俺家乡好》到藏族的《翻身农奴把歌唱》《酥油飘香》 ,从蒙古族的《盅碗舞》《奔腾》到维吾尔族的《摘葡萄》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从朝鲜族的《长鼓舞》 《长白情》到彝族的《快乐的啰嗦》 《阿惹妞》 ,民族民间舞百花盛开,竞相争艳,达到了空前的盛况。人们一定还记得, 20世纪40年代,戴爱莲先生从英国归国投身于边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研究和舞台复现工作时,她的身边仅仅有三五个人而已!她所倡导实施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尽管一鸣惊人,却仍然是在偏远地域的偶然之举。然而,从新中国舞蹈艺术建立的那一刻起,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倡导的虚心向民间艺术学习的态度就化为当代中国舞者们的共同行为准则。葆有一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尊重各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尊严和个性,正在成为当代舞者们的共同信念。今天, 70年过去了,如果说当年戴爱莲先生敲响了《瑶人之鼓》 ,振奋了民族舞蹈艺术之魂,那么以《蒙古人》 《阿嘎人》 《圈舞》 《独树》等作品形象为代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70年里已经长成一片广袤的森林,铺展在古老东方大地上,正勃勃生机,郁郁葱葱。

     

    《白毛女》 

      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人闻鸡起舞,刻苦磨练,挥汗如雨,为心中的挚爱——舞蹈艺术,奉献出一代又一代舞动的身躯和心智,攀登了一座又一座舞蹈的高峰,也由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人。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出题目的名字,但却可以自豪地说,历史烟云雾霭里曾经的赵飞燕、杨玉环其实并不能真正当得起“舞蹈家”的称号,只有在今天,白淑湘、贾作光、康巴尔汗、赵青、陈爱莲、斯琴塔日哈、杨丽萍、黄豆豆、山翀、刘岩、冯英、吕萌、王小燕、姜铁红、汪子涵、唐诗逸、朱洁静、张娅姝、张傲月、李德戈景等人,才真正完成了舞蹈者身份地位的历史转变。所有当代中国舞者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在70年里,将中国舞者的名字大写在整个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

     

    《盅碗舞》 

      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剧艺术一路高歌,一路前行,总共创作问世了1100多部舞剧作品,从数量上看,当之无愧收获世界第一舞剧大国的称号;从质量上看,虽然尚不能尽如人意,却也林大风高,气象不凡。从新中国第一部舞剧《和平鸽》首演之后“大腿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的责怪之音,到《鱼美人》 《宝莲灯》的隆重开幕和引发艺术争论,再到《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登上世界舞剧历史的大雅之堂,再到《丝路花雨》的花开环球享誉五洲,中国舞剧艺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仅以荣获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奖的作品为例, 《妈勒访天边》 《闪闪的红星》 《霸王别姬》 《云南印象》 《风中少林》 《天地之上》《水月洛神》 《三家巷》 《四季》 《铁道游击队》 《永远的麦西来甫》 《一起跳舞吧》 《延安记忆》 《沉沉的厝里情》 《简爱》 《朱鹮》 《仓央嘉措》 《家》《杜甫》 《哈姆雷特》 ,无一不是以饱满的艺术形象、独特的感人情节、别出心裁的艺术结构、让人心动的舞剧音乐、大气磅礴的舞台美术而让观者为之喝彩。无疑的是,舞剧艺术属于舶来品。1581年10月15日在小波旁宫的正厅里,法国的《皇后喜剧芭蕾》宣告了芭蕾舞剧在世界舞蹈舞台上正式登场。与西方芭蕾舞剧近450年的历史相比,中国舞剧的70年似乎尚显短促,然而我们的舞剧艺术在深厚的中华艺术土壤上厚积而薄发,后来居上,勇于创新,令世界感叹!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文华奖”评奖中,获得了“文华大奖”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博得满堂彩,恰恰是因为其拥有的艺术创新精神让所有的观众大呼过瘾,起立鼓掌!回眸70年,中国当代小型舞蹈作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也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就,满足了一大批优秀舞蹈编导们的艺术想象,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舞者的表演天地。今天,舞蹈艺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人心。一些杰出的年轻舞蹈家,已经在网络时代里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和流量,不靠炒作,没有绯闻,只有精湛的舞蹈艺术和技艺,只有一份浓浓的挚爱舞蹈之心!

     

    《红色娘子军》 

      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蹈理性精神抬起了高昂的头颅,冷静地思考着,逻辑地推理着,甘坐艺术研究的冷板凳,让文史之笔掀起壮阔波澜,让舞蹈批评之声深入艺术空间。70年前,舞蹈史论著作可谓晨星寂寥,甚至乏善可陈。70年后,中国舞蹈史论研究终于扬眉吐气。一些人虽然还达不到著作等身的高度,却也敝帚自珍,坚持不懈地在史论之地辛勤耕耘,出版了一大批专著,涌现了一些观点精准、言之有物的舞蹈批评。仅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为例,全书30卷, 5250万字,从盘古开天的神话时代起,下限至1949年,力求准确、科学、全面地记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情形,全方位涉及了动作、音乐、场记、服饰、道具的多种元素,记录了代表性舞蹈的流传地区、历史演变、风格特色、有关传说、文史记载、艺人情况、工艺制作和民俗风情,堪称一部伟大的舞蹈著作。这一浩大的工程,令无数参与其中的舞蹈史论工作者身心疲惫而皓首,身历数载而穷经,终于完成了可以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篇华章。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蹈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时,那几间位于朝阳区白家庄的小房间,仅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中国当代舞蹈教师的队伍至今蔚为大观,他们所教出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其中的佼佼者,屡屡在莫斯科、巴黎、纽约等世界芭蕾舞和现代舞大赛上获奖,在国际标准舞的场地上摘金夺银。从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破天荒地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至今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舞蹈专业的壮观景象,绝对可以令世界仰慕而视。

     

    《妈勒访天边》 

      70年的风雨征程,在人类时间史上,可能连一刹那都算不上,但是,对于新中国舞蹈艺术来说,从它取得的成就而言,已经包含了永恒的力量!新时代的今天,中国舞蹈界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前行,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云南映象》 

     

    《永不消逝的电波》 

     

    《士兵与枪》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