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万鹏:《社会主义“有点潮”》有何看点
    发表时间:2017-10-17 来源:人民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近日,一档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引起全国广大观众和网民的热议。

      自10月9日该档节目在湖南卫视开播,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相继播出,收视率处于同时段同类型节目之首。在人民网“两微一端”推出后的短短几天时间内,节目浏览量和阅读数屡创新高,网友好评如潮。

      作为一档“三新”进校园电视理论节目,该档节目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进行策划,联合人民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精心打造。节目运用最前沿的全息电视呈现技术,运用穿越在线等手法以及嘉宾现场互动等形式,让深奥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视可读,让社会主义有点“潮”这场对话,与青年朋友们有了共同语言。

     

      为什么“潮”、怎么“潮”:

      呈现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浪潮中持续弄潮并傲立潮头的历史。

      “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纵使长途跋涉,终能惊涛拍岸;纵使一波三折,终能迂回前进;纵使千山万重,终能大江东去。‘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来潮去、潮起潮落、潮进潮退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不可逆转。”10月14日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办的《社会主义“有点潮”》节目座谈会上,谈及节目选题初衷时,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节目总策划、总监制肖君华认为,要把握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主义潮在哪,要把握作为一种思潮的社会主义潮在哪。

      肖君华谈到,在节目选题论证中,大家普遍认为用既符合网民习惯又有坚实学理支撑、内涵外延丰富又比较中性的“社会主义‘有点潮’”作为节目名称,既充满正能量和创意,又有利于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亲和力、传播力,总体上能够客观理性地彰显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品质、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社会主义“有点潮”》六集节目,主题分别是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个什么梦,以社会主义500年六个时段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以代表性问题为导向,紧紧扣住一个“潮”字。

      肖君华介绍说,该节目从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等多维的角度,集中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这档节目通过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视角,呈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个到多个的发展进程,呈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潮”路径。

     

      增强理论宣传自信:

      将时代主题与网络语言巧妙结合

      “从节目的策划看,《社会主义“有点潮”》这档节目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而且这个时代可以向上延伸500年,甚至延伸更远。”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祚介绍说,“有点潮”具有非常生动的时代气息,作为一种网络语言,这档节目将时代的大主题和生动的网络语言很巧妙地结合起来,作为一档理论片应该说这次尝试还是第一次。张国祚谈到,这档节目宗旨之一就是推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要让广大青年学生理解并接受,节目录制过程中尝试了让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了节目针对性。可以说,这是节目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张国祚强调,我们要有理论自信,这档节目实际上树起了一面旗帜,理论宣传照样可以受欢迎,照样可以吸引无数的粉丝。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光明日报社理论部高级编辑曹建文谈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来说,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社会主义“有点潮”》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一定要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姓‘马’这个根本。无论是新媒体传播,还是传统媒体的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前置条件,传播载体无论怎么创新,前提条件不能变。”曹建文谈到,要主动抢占新媒体这个舆论阵地,产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同时,要创新马克思主义阐释的话语,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节目。

      座谈中,三位年轻主讲人分享了节目录制中的收获和遗憾。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陈培永谈到,节目制作团队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在前期策划中成员之间碰出了思想的火花,后期的制作,每句话都字斟句酌。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与人文系主任蓝茵茵分享了录制中感受最深刻的体会:《社会主义“有点潮”》这样的电视讲述方式未来还应该继续,因为它真的符合、迎合、满足了观众、特别是年轻大学生的需求。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蕾谈到,节目里面对于“潮”这个字有一段非常精准的解释,社会主义就像一股浪潮一样,在低潮中孕育高潮,在寒潮中涌动春潮,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并且屹立不倒,所以非常让人肃然起敬。“节目现场来了很多湖南高校的学生,从他们眼里我读到了以前在课堂上没有看到过的对求知的渴望。”

      “节目传达出的理论至信而深厚,有助于深度解答青年学子的困惑;思想虔诚而执着,能够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表达清新而活泼,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东纯日前评价该档节目,设问引人入胜,分析深入浅出。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梅文慧认为,这档寓教于乐的新节目具有研讨价值,期待更多以问题导向的前沿“中国秀”,更加彰显历史的深度,世界的广度。不少网友在看完节目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节目信息量大,展现了相关经典理论的前世今生,具有历史时空穿透力,大众话语方式贴近年轻人的潮流”。有不少网友在微博留言:“看完节目提升了政治智慧与党史认知”,“要为自己的幸福发奋工作”。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