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锐评】以文化力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0-01-21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导 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性的重要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总结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我们围绕《决定》中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阐释解读。今天,我们推出“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和“十三个显著优势”系列评论文章之五《以文化力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敬请垂注。 

      

    以文化力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特约评论员 周锦涛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的繁荣兴盛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能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这些论述既是对建党以来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经验总结,也是站在增强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完善发展指明方向。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守科学的文化指导思想。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一个伟大的执政党,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建设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文化灵魂的,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指导思想泉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各种考验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当然,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不同时代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致性,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目标。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奋斗的动力,是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的黏合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国内外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并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一直体现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人民的梦,也是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繁荣的梦,“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质的飞跃,这种自信、繁荣和兴盛是在总结我们党文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为更好地凝聚人心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内核。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所有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文化思想,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创建伊始,就明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社会,考察人民利益需求,文化方面充分与广大民众的心理与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方向与制度体系,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极大支持,从而能使之成为中国特色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最重要的依靠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必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多地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保障与改善文化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因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得以有效整合、社会系统得以有效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方面各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全国上下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方能攻克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更高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高度凝聚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上,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时代精神,展示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当前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在新时代征程上,我们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更加辉煌的成就,必须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之中,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力。巩固人民思想基础,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团结统一,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这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赓续传承、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共同闪烁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因此,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工作任务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谋划部署,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基础上为文化制度建设提供强大思想动力与信念支撑,广泛凝聚起人民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构建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文化支撑。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变幻动荡,霸凌主义与单边主义潜流暗涌,人类和平发展仍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党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共同理想信念、坚信共同价值理念、坚守共同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对推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锐评出品,皆为原创,如蒙垂爱关注转发,务请注明转自党建网或党建网微平台,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