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领导干部修身须“三立” 律己避“三失”
    发表时间:2018-07-20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林坚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可从修身与律己两方面,加强修养、提升品位、涵养性情、陶铸人格、增长才干、赢得民心。

     

      修身须“三立”,即“立德”“立言”“立功”。

      崇德积德,修德有道,以身作则,道德楷模,是谓“立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德服人,以身作则,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说话算数,掷地有声,言论得当,留下佳话,即为“立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等,可以为领导干部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言必信,行必果,留下良好官声和口碑。

      为民谋利,为民服务,造福一方,建功立业,就是“立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爱民重民,以民为本,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报效国家。如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奋斗的目标。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砥砺前行。

     

      律己避“三失”,即“失魂”“失语”“失态”。

      坚持中华人文精神,避免“失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学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精气神,就不会失魂落魄。

      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避免“失语”。领导干部需要在各种场合讲话,怎样说话得体、表达准确、一语中的,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获得语言素材和借鉴材料。中华传统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包括典籍、文物、礼仪、戏曲、民乐、书法、国画、医药、烹饪、武术、园林、节日等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发挥,形成生动的语言,让人们听得清楚、听得入耳,并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养成中华文明礼仪习惯,避免“失态”。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礼仪对人的行为举止有垂范之用,有助于行止得当,以免“失态”。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