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党建发布
光明日报十论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
发表时间:2017-04-18    来源:光明日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①

  谋划推进改革须亲自上手负责到底

  编者的话

  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报今起推出“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

 

  强调实干、以身作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谋划推进改革过程中,主要负责同志要抓思路,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这非常重要。而对攻坚难度大、影响面广、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改革任务亲自上手、负责到底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工作中主动作为,重实干,讲实效,是讲政治的直接体现。对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常抓不懈、坚持到底,群众看到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榜样在前、督促于侧,信心强了,底气足了,干劲大了,问题的解决就更有希望,改革的前景就更加光明。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体现的是信心,鼓舞的是斗志,整合的是力量。历史证明,越是面对困难,越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率众向前。被时人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至弱当至强”,但始终不动摇、不犹豫,最终打败强大的袁绍,统一北方。同一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的布局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引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为富国强兵提出改革构想,面对困难重重、质疑谩骂,坚定地回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以上率下,是克服困难、突出重围、力争主动的不二选择。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严字打头、实字打底、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在困难和斗争中磨炼意志、提升自我、赢得主动,真正为党和人民谋大利、谋长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上手,更要负责到底。“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史和现实中不乏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倡节俭、开言路、思进取,终于把大唐王朝推向开元盛世的巅峰。但慢慢地,他进取之志衰,谏诤之路绝,亲小人、重声色、耽淫逸,致使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辉煌不再。古今中外,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例子不胜枚举,广大党员干部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不仅要“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需要砥砺前行,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因为“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

  (作者:蔡闯)《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7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②

  抓调研,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找办法

  主要负责同志抓调研,关键要有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在众声喧哗中听清楚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3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指出,主要负责同志“要抓调研,既搞清楚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又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出来的方案要有底气、接地气,对改革实施过程要注意跟踪、掌握实情”。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毛泽东同志就是重视调研、善于调研的典范。1930年,在繁忙紧张的军事斗争期间,毛泽东仍抽出大量时间进行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研究。在寻乌县调查时,毛泽东把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通过踏实细致的调研,毛泽东掌握了城市商业、分配土地等大量一手材料,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为确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客观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得到大力弘扬。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一项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对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调查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主要负责同志抓调研,关键要有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在众声喧哗中听清楚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

  对于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我们不仅要搞清楚问题的实质和应对的方向,而且要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对于拿出来的方案,既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做到有底气,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合乎群众的思路和需要,做到接地气。在政策制定之后的实施过程中,也要继续保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态度,用好调查研究这一利器,做好过程追踪,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做好调整完善,为谋求更多更广的群众利益“精益求精”。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主要负责同志抓调研,必须走经常化、制度化的道路。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使之成为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重要手段,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罗容海)《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8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③

凝聚改革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注意解决执行中统一思想的问题,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被突出强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1981年,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党风问题》一文,文中提到:“抗战时期,毛主席就是用个电台,嘀嗒、嘀嗒地指挥我们。‘嘀嗒、嘀嗒’就要无条件地执行。没有什么人来监督,也没有人来批评、斗争,大家都自觉地执行延安的‘嘀嗒、嘀嗒’。”这是全党统一思想、向党中央看齐的生动例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表明,党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也是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因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也应当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互相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5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发挥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张焱)《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9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④

疏通堵点抓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各方面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工作基本确立,改革向纵深推进,开始进入“密集施工期”。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指出,要抓落实,注重协调解决落实中的困难,及时了解重大改革落地情况,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

  改革的宏伟蓝图铺陈展开,群众对改革愿景就有了现实期待。从改革方案到群众获得感之间的跨越,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打通“中间一公里”,让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改革红利为人民群众所获得。北宋王安石变法,其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新政可谓用心良苦,但由于执行不力,一些旨在惠民利民的举措反倒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以致改革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最终走向失败。在今天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中,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旗帜鲜明抓落实,切实保证改革的决心落地、方案落实。

  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啃硬骨头不只需要决心、勇气,还需要方法、韬略。横亘在改革路上的堵点,就是改革任务的症结点,换个视角看就是改革取得实效的突破点。过去,财政专项资金沉淀普遍,堵点就在于所谓“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使一些民生急需的地方和领域有钱不能花,还助长了一些干部的懒政思维。201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在审计署的督导下,当年统筹整合专项资金732.1亿元,促进了扶贫、教育等民生政策落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抓落实永远是重要环节,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抓到底,马虎不得,敷衍不得,放松不得。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疏通改革的堵点,就能激活全盘、事半功倍。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国内环境波谲云诡,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南方谈话”,极大地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虑,激发了社会活力,加速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步伐。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堵点怎么疏通、关节如何打破、利益怎样调整,考验着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的担当精神和实干本领。“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担当实干的前提是大道为公,不徇私利,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坚决地去部署实施、配套政策、督察落实。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俯下身子、理清路子、甩开膀子,打通影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娄山关”“腊子口”,才能破除制约改革的阻力,推动重大改革落地,把改革举措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钟超)《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0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⑤

敢于担当 敢于拍板

  改革就要有担当。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强调,主要负责同志要有改革担当,在关键问题上要敢于拍板,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坚决改、大胆试。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的论断言犹在耳。改革,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没有绕道而行的余地,而是中华民族复兴必须经历的发展历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指向未来的路标。

  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对此必须有透彻、充分的认知: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改革推进的速度、涵盖范围的广度、触及层面的深度,是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考量。因此,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实现改革担当,关键是要坚决改、大胆试,有创新精神和改革魄力。1979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省主要领导同志提出,利用靠近港澳的优势,在沿海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基地的意见,邓小平同志对此十分赞成:“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杀出一条血路来”,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今天,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主要负责同志更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改革要敢动奶酪、敢碰问题。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是难以实现改革愿景的。

  让主要负责同志拿出改革担当,需要辅以激励与惩戒措施。要把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明确下来,对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改革的,应严肃问责。去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提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应当予以问责。这就要求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不要抱侥幸心理,改革是必须对待的任务,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各项部署,深入推进改革。同时也要求各级单位严把选人用人关,让敢于担当、敢于拍板的干部上来,让领导不力、缺乏担当的干部下去,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给敢于改革的同志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意味着阻力增大、风险增多、不确定性增大,但绝不意味着要停下脚步,观望不前。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主要负责同志更要抖擞精神、不断加压,投身到浩浩荡荡的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一马当先。

  (作者:王子墨)《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1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⑥

对症下药,推动改革精准落地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一年,也是向持续纵深推进的一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强调,主要负责同志要做好实化细化工作,对症下药,推动改革精准落地。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动改革精准落地,首先就要将决策方案实化细化。决策方案是否细化、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效。要把各项改革分解和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实行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的工作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层一层往下落,才能有效传导压力,有力推进改革。对落实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落实不力的要严于问责,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利于形成有序高效的工作局面。

  对症下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真调研才能抓准思路,多调研才能推进改革。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察其疾苦,说的就是基层调研。脚步向下,眼睛向下,既要搞清楚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又要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拿出来的方案才有底气、才接地气。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道不可坐论,事不能空谈。不落实,就落空。能否落实,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事关改革发展整体进程,也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把手抓落实,就是要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只有一竿子抓到底,从抓改革方案制定入手,一直抓到部署实施、政策配套、督察落实,才能确保改革扎实推进、见到实效;只有加强改革协同,突出抓重点难点,处理好难易关系,根据改革实际灵活把握,才能应对复杂情况,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只有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住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一把手抓一把手”,把责任一级一级压下去,才能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地。主要负责同志主政一方,更要以身示范,办实事、求实效,这将对推进改革产生重要示范效应。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改革开放的事业是干出来的,伟大复兴梦想也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只要我们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聚焦问题、凝神聚力、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向人民群众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异答卷,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作者:计亚男)《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2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⑦

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强调,主要负责同志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学会弹钢琴,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稳定中的问题,用改革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深入推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使改革服务于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服务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实践证明,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三者环环相扣,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我们必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盘棋。为此,主要负责同志应增强改革的勇气,不能在改革上犹豫不决;同时,对一些影响大、难度高的改革,要做好调研和试点,尽可能降低改革对发展、稳定的影响,把改革的步子走稳。

  主要负责同志需统筹兼顾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我们追求的发展速度,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这些既是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这些既关系当前又关系长远的关键问题,需要我们把握好平衡点,统筹兼顾地向前推进。要分清主次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住改革发展的着力点,抓好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那些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能发挥支撑作用的改革领域标注加粗,由点及面,步步为营。把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对外开放、文化教育、司法公开、环境保护、养老就业、医药卫生、党建纪检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坚持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促进、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改革抓落实需要全方位协调。改革进入深水区,复杂性增加,许多时候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负责同志要学会弹钢琴,注重统筹协调。掌握弹钢琴的艺术,一方面突出重点,高度重视和抓好重要改革、重点改革,另一方面要兼顾全盘。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从大局、全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考虑到各个环节、各种因素,既抓住主要矛盾,又防止顾此失彼。要科学配置改革资源和力量,努力调动各方面的改革积极性,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回应好人民群众的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新一轮改革大潮的鲜明导向。获得感,强调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贴近民生、体贴民意。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住房、更优美的环境,不断满足这些新期待,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负责同志当致力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全面深化改革就能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发展的信心就会更足。

  (作者:李玉滑)《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3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⑧

形成合力才能抓出成效

  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实际上就是所有地方和所有部门的一把手在改革整体目标的约束下,形成合力,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由此既完成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工作,也会达到全领域、全社会的改革目标。

  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无疑是最得力、最有效的实施政策的方法。但是,从宏观看,改革是一项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微观看,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改革,也绝非只与一时一地的工作有关。因此,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实际上就是所有地方和所有部门的一把手在改革整体目标的约束下,形成合力,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由此既完成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工作,也会达到全领域、全社会的改革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还大有潜力可挖。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这些工作,都是一把手亲力亲为的重点所在,都是一把手相互协调、配合的根据所在。

  一把手形成合力,相互协调和配合,就是避免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一把手为谋一己之绩,缺乏协调配合意识,做表面文章,从而为其他地方或部门制造工作障碍,给全局工作带来被动,或者只有竞争而没有配合,形成互相掣肘、彼此拆台的后果。当然,更有甚者,不仅不相互协调和配合,反而以其他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自己开展工作的前置条件为借口,扯皮推诿,互踢皮球,彼此攀比后发后动,比谁更有耐心按兵不动,把无所事事的责任推至他人。凡此种种,都是实际工作落实不下去的根源。

  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实际上就要对照已有的政策措施,一条一条、一项一项地细化至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当中,使之具体化为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重点、顺序、方向以及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这些政策措施中,事关改革全局的决议、决定和建议近几年已出台不少,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把手工作状态和绩效的直接反映。

  再比如,在经济改革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一把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方面,现有的状况与制度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都尚存不小的差距。

  类似这种涉及改革全局的大问题,只有一个或几个地区和部门的一把手动起来显然是不够的,所有相关方面的一把手都必须一起行动起来,协调联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立足本职工作,胸有改革大局,把深化改革的工作落到实处。而这正是所有地区和部门的一把手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

    作者:董郁玉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4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⑨

紧盯落地,务求见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正处于攻坚期的中国改革仍要重视“落地”与“见效”。因此,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机制,发挥改革督察作用,把改革举措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紧盯落地,务求见效,关键在于改革进程中主要负责同志是否有“一竿子抓到底”的精神,关键在于改革执行中能否有“把责任一级一级压下去”的力度。这要求主要负责同志不仅要勇于列改革题目、定改革举措、思改革难点、探改革路径,还要着重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引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机制、打通意见采集和反馈机制。

  改革是否有实效,最终由谁来评价?答案当然是人民群众。对那些单项的、和民生直接相关的改革,比如身份证异地办理,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日常证明办理,“一照一码”、三证合一改革,其效果几何非常容易判断。只要走到街头巷尾,就能听到老百姓的议论。所以,如果主要负责同志经常下来走一走,就会听得到最现实的改革效果评价,诸如让办事群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蹲式窗口”就不必等着新闻记者来发现,“老年证丢失”“无犯罪前科”等证明也不必靠派出所向民政部门公开喊话解决。

  另外一些复杂的、全局性的改革,如司法改革、医疗改革,其效果评价是系统的,而且也必须经过长期且专业的观察。但恰恰因为如此,才要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设计改革评价机制、不断拓宽评价反馈的渠道。这些改革可以由同级人大组织代表全面了解情况,通过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等方式,对本地改革的情况进行评判,也可以吸取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的调查意见,更广泛地掌握改革涉及的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改革感受。由此,既能了解改革进程,又能动态地调整具体的改革措施,使改革效果不断趋向优化。

  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改革,要调整的利益关系比从前更复杂,要达成的效果也要比从前更系统和立体。后者意味着改革面临着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评估指标,包含经济增速、环境测评、民生改善、政府透明度等,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显绩”,又有利在长远的“潜绩”。在这个前提下推进改革落地、力证改革实效,肯定需要提升统筹层级和加大抗阻力度。主要负责同志唯有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才能保证改革的统筹性和执行力,将上述改革落到实处。

  俗谚说,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改革能否啃下“硬骨头”,正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担当、智慧、政绩的全面检验。

    作者: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02版) 

 

一把手须亲力亲为抓改革落实系列谈⑩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指出,这几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大改革举措,受到群众欢迎,关键是抓好落地见效。要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机制,发挥改革督察作用,把改革举措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推动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一切改革为了人民,一切改革尊重人民意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基本要求。唯其如此,改革的每一步推进,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共识,改革的每一次突破,也才可能激发起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四年里,“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至高位置,“执政为民”的价值导向贯穿始终。“获得感”“跨界”成热词,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新实践的认同和肯定。

  户籍改革破冰、异地高考试水、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医疗改革大刀阔斧……党的十八大以来,惠民政策密集出台,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先后得到回应,民生改善成绩斐然。但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也水涨船高。今天国人所盼望的,不仅是衣食住行的保障,更是人生出彩的机会;追求的不仅是“富口袋”,更是社会公正和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深入推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出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愿景再美好、路线图再缜密,也都要落实在具体中。主要负责同志要有意识地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优化顶层设计,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监督和问责制度,把责任压实。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困难和挑战,尤其要不松劲、不懈怠、不自我减压。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力量。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这场壮阔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牢记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须主动作为、真抓实干,让改革的强音与人民的呼唤同频共振,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作者:王丹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6日 02版)

 

 

 

 

 

 

网站编辑:贺绿原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