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武汉市江岸区:“民呼我应”区域党建“握指成拳”
    发表时间:2019-08-26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孙方遒
     

      群众有难题怎么办?企业有诉求怎么办?社区有难处怎么办?走进武汉市江岸区,这里的“民呼我应”信息化中心为你解决,“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应必见效”就是他们的承诺。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工作人员在走访辖区企业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时,了解到公司将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深度合作,建设2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希望政府帮助协调落实场地。街道研判后,通过“民呼我应”信息化平台对区科技经信局进行“呼叫”。区科技经信局接到“呼叫”后,积极协调区国资公司、多牛世界园区,召集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召开协调会,形成在“汉口文创谷”区域内为公司拟定建设场地的方案。

      今年以来,江岸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启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高效解决群众、基层和企业最急最怨最盼的问题,得到广泛的认同。

      强化党建引领“主轴”,引领辖区共建共治共享。4月16日,该区召开首届区域化党建大联盟会议,辖区102家中央在汉单位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部队院校、重点企业“结盟定约”“强强联合”,发布需求195项、资源235项,对接形成项目213项,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凝聚“民呼我应”合力。

      该区区委书记王炜介绍,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民呼我应”改革工作启动后,江岸区着力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健全区党建大联盟、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三级体系引领组织互联,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带动资源互通,实行线下报到、线上服务、协商议事,推动辖区单位从基层治理服务的“局外人”转变为“热心人”、“自家人”。目前已有662个基层党支部和20975名在职党员在辖区社区报到,认领微心愿1897个、服务岗位1241个,协助解决各类问题1435件。

      服务力量下沉到基层,精准投送千家万户。街道、部门条块关系不顺、职责界限不清、发挥合力不够一直是困扰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也导致街道在很多问题上“有心治理、无处发力”。该区赋予并细化街道“考核评价权”“任免建议权”“意见建议权”“规划参与权”“综合指挥权”和社区人员资金“统筹管理权”,统筹优化街道机构,成立实体化“民呼我应”指挥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确保街道“呼叫”有底气、“响应”有力度。

      另一方面,将156名城管执法人员和136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下沉常驻到街道,区建设、水务、文旅、卫健以及环保等其他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定期报到、随叫随到,接受街道统一指挥调度和考核评价,基层执法力量集中使用、“握指成拳”, 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精准服务千家万户。

      全链条动态跟踪处置,“呼”得顺畅、“应”得有力。群众、基层、企业,这些都是“民呼我应”服务的主体。问题诉求种类繁多,处置难度不尽相同,如何快速有效回应“呼声”?该区的做法是强化大数据应用,整合打通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民呼我应”信息化系统,实现线上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设置“我要报事”功能,问题诉求一口受理、一网收集,明确下沉共驻共建、志愿服务、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等力量由街道、社区直接管理使用,梳理11类152项“民呼我应”四级响应事项清单,根据难易程度分别对应社区、街道、区级和市级处置,确保“一呼即应、应则事了”,做到“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社区、复杂问题不出街道”。

      据介绍,该区自3月20日“民呼我应”信息化系统上线以来,及时高效处置一级简单事项115755件,二级一般事项30122件,三级复杂事项14件,四级疑难事项2件。(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总工会)

     

    网站编辑:赵丹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