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福建泉州积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
    发表时间:2019-02-2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流动的党员 不变的初心

     

    作者:本报通讯员 廖槐青

      核心提要

      ●在外泉籍商会有257个,已建立党组织126个,党员635名,引进回归项目75个,投资总额达665.12亿元

      ●仅2018年,全市共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543期,培训外来流动党员2600多人次

      “谢谢,太谢谢你们了!”向阳乡马迹村的施前阿婆紧紧握着深圳市南安商会党支部书记洪天旺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

      向阳乡是福建泉州市南安市最偏远的乡镇,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座,是原省定贫困乡。冬日的向阳,浸透着南方独有的湿冷,但马迹村23户村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在刚刚举行的深圳市南安企业协会共建萌芽绿茶扶贫股东分红仪式上,23户贫困户现场领取了入股以来的第3笔分红和慰问金,每户1000元,施阿婆便是其中的一户。

      3年前,施阿婆的家被台风“莫兰蒂”摧毁,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重建了几间房。深圳南安商会党支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南安市委组织部和统战部的指导推动下,首创“党员+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马迹村成立了萌芽绿茶合作社,吸收马迹村23户贫困户入股。如今,23户贫困户不仅每个月都能领到工钱,年底的分红也越来越多,真正实现了“造血”脱贫。“我是一名企业家,但首先是一名党员,引导党员会员在家乡结‘穷亲戚’,助力家乡事业发展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洪天旺对此深有感触。

      这样暖心的故事只是泉州市流动党员“有作为”的一个小小“样本”。在这个样本背后,是泉州市为寻找、管理和服务全市3万多名流动党员所倾注的不懈努力和无限热情。

      据了解,泉州市现有在外泉籍商会257个,已建立党组织126个,党员635名。“异地商会中的党员大都是优秀的企业家代表,春节正是他们返乡的高峰期,只有寻找到流出党员与家乡事业的契合点,让流动党员知党音、知乡情、知责任,才能唤醒他们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激发‘比奉献’‘晒成绩’的高度热情。”泉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道出了“泉州样本”的基本内涵。十九大召开以来,在党员企业家的积极推动下,泉州各异地商会引进的回归项目共签约75个,投资总额达665.12亿元,异地商会党员企业家已成为助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托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也是泉州探索出的一条特色路子。在各县(市、区)建设10个党群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园区中小微企业流动党员活动阵地小、资源少的难题。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党员科技攻关组”,开展外来流动党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外来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新品研发、节支降本和生产管理等活动,影响和带动员工为企业健康发展作贡献。全市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共作出公开承诺20多万条,帮助企业解决实事1.2万多件,承担急难任务、技术革新3100多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10亿元。

      绘就流动党员管理“泉州样本”的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的正向引领,更是泉州民营企业家的行动自觉。恒安集团是全国著名的民营企业,董事长许连捷也在多个场合强调:“我们要把优秀人才都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都培养成优秀人才。”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流动党员的关爱服务不断谱写新篇。仅2018年,全市共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543期,培训外来流动党员2600多人次。走访慰问流动党员465人次,发放慰问金20多万元。对泉州3万多名流动党员来说,流动的意义已然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第二故乡浓浓的情意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编后

      泉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民营经济发展大市,孕育了著名的“晋江经验”。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跟进、活动难开展等老大难问题,泉州依托异地商会党组织加强对流出党员的管理服务,不断寻找流动党员管理新的突破口,成为泉州市流动党员管理的一个全新亮点。 (本专题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王仁锋)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