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胶州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
    发表时间:2018-11-13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围绕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坚持“系统抓、抓系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提升农村社区党组织区域组织力为重点,以激发组织活力、唤醒党员意识、培育群众主人翁精神为主线,构建起以农村社区党委为“一核”、以区域党群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选培组织为“六维”的“一核统领、六维共振”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实现了“组织一呼,群众百应;群众一呼,组织必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构建“一核六维”组织体系。坚持以农村社区党委为核心统领,以六维组织为支撑,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竞合的组织体系,为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奠定组织基础。一是强化“一核”。 全市106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党委,明确区域领导核心地位,辖区内所有的村庄、群团、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全部划归农村社区党委直接管理或双重管理。细化抓党建、促发展、优服务、强治理和扬正气等5项基本职责,建立工作例会、巡查指导、审查监督、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等5项基本制度,各镇(街道)财政每年拨付1200余万元资金,每月给予每个社区2—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社区党委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二是健全“六维”。在农村社区党委统领下,按六个维度将各类组织予以统筹整合,划分为区域党群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选培组织,每类组织都建立党组织加强对该领域工作的领导,并形成与辖区内村庄、“两新”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相应组织的上下联动,并将不同类型的群体吸引到不同的组织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同开展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锻造“一懂双爱”工作团队。统筹区域干部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培养输送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社区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打造专职化社区党委书记队伍。每个农村社区党委成员均设7—11职,由机关党员干部、社区民警、综合执法人员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在发展前景上,打破行政、事业身份界限,对在编在职担任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年以上,经考察考核优秀的选任为正股级党委组织员;对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等人选。在身份待遇上,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岗位,面向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实行定向招聘,并享受正股级党委组织员待遇,工资待遇人均增长2倍,切实解决农村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打造职业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支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所在农村社区党委成员,并予以明确分工,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领导能力提升。探索建立村支部书记交流任职、跨村任职等制度,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动力。打破村庄地域限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选任区域统筹,村党组织书记既可以从本村党员中选任,又可以从区域内其他村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中选任,有效打通了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三是打造专业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坚持力量下沉,采取镇街选派、公开考录等方式,向社区一线充实专职工作人员856名,各社区常驻人员达到8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空心化”问题。以农村社区为单位,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并同步成立党支部,培养推树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实施“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从各村选拔确定一批优秀青年成立好青年先锋队,纳入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党支部予以重点培养,对经教育培养、表现优秀的,由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发展入党,并安排到农村社区和村庄挂职锻炼,培养成熟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户籍所在支部或农村社区所辖其他支部,具备条件的适时委任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返乡走亲”机关干部、道德模范等人员组成的新乡贤参事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健全“三治融合”治理机制。统筹整合区域社会治理资源,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实现治理有效目标。一是夯实自治基础。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建立以议事组织(党群议事会)、决策组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执行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四翼”,以联系群众机制、民意征询机制、为民服务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文明引导机制和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监督机制“八制”为运行保障的“四翼八制”工作体系,推动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村庄和谐安定。建立农村社区党群议事会,由优秀党员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驻区单位代表组成,建立双月协商制度,汇集民意民智。通过入户走访、党员和村民代表提案等方式,社区党委围绕村民最不满意和最需解决事项,列出每年实事项目,指导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推动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建立社区乡村综治中心,分设社区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牵头抓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双违”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按照“一格多员、一员专责”原则,每个村庄实名配置民生服务网格员、治安安全网格员、环卫监督网格员等网格员,依托党建服务网实现了民生诉求、社情动态第一时间报告、办理、反馈。依托各村联村律师全面建立联村律师工作室,充分运用结对帮扶、流动法律服务站和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途径,有效解决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级小宪法”作用,指导各村围绕村风村训、公共秩序、行为准则等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树正价值取向、规范自身行为。三是坚持德治引领。建立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乡村文明讲师团,采取乡村故事会、身边人讲身边事、文艺演出等方式,每月举办1次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乡村道德评议会、新乡贤联谊会等组织,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最美村民”、“文明家庭”、“感动乡村年度人物”等评选活动,建立村民“善行义举榜”,引领村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胶北街道律家庄村先后成立义务巡逻队、爱心大姐义工团、小水滴义工团、“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女婿”等5支义务服务队,目前全村有112人加入各类义工队,占全村总人口的13.5%,老少齐动员,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群众基础。

      建立“三级联动”服务平台。以农村社区为依托,推动服务关口前移,搭建起镇、社区、村庄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服务民生需求。各镇(街道)为每个农村社区建立1处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部热线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分类办理”,对各类民需事项予以直办、代办、协办,使办事层级由原来的“镇街—社区—村”三级压缩为社区一级,形成“一站受理、分类办理、一次办好”的工作格局。胶西镇双马社区党委依托“胶西微服万家”服务平台,建立了“双马一家亲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双融合”,先后办理民生事项2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6%。二是服务产业发展。着眼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在市级层面组建了林业、农业、辣椒、乡村旅游等6大产业联合党委,打破了行业产业壁垒,推动了资源要素、生产要素集聚,形成了发展合力。在农村社区层面,整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成立社区产业振兴促进会,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展联动,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洋河镇大相家社区党委依托九顶莲花山产业工程,整合山相家村、北王家庄村等4个村庄流转土地10000多亩,创新“联合社+支部+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了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供稿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仁锋)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