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浙江衢州“三共一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发表时间:2018-03-13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新时代,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新要求。基层治理如何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群众满意的创新之路?

      衢州的答案是:以“最多跑一次”为统领,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推进“四个平台”、“雪亮工程”建设,通过优化顶层设计,释放基层新活力,智慧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在衢州,一个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框架日渐明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强大驱动力。

     

      共建:优化顶层设计

      衢州这片生机盎然的神奇热土,历来有“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改革创新精神。

      探寻衢州基层治理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从创造享誉全国的基层治理“三民工程”到推行“第一书记工作法”,再到“四个平台”建设、“雪亮工程”建设,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知民情、解民忧、办民事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是衢州人对基层治理的一次次探索创新、砥砺筑基和接力前行。

      随着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县乡治理体系的一些深层次“痛点”逐步显现:长期以来,乡镇(街道)“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乡镇(街道)统筹协调与部门派驻机构“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

      如何破解这一全国性难题。2017年以来,衢州从聚焦治理体系、优化顶层设计中寻求破局。

      ——全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个平台”建设推进会及时召开,提出“深入推进‘四个平台’建设,确保走在全省前列”,成为衢州“四个平台”建设的“提质机”“加速器”。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构建以“市县一体、部门联动为‘顶线’,以块为主、条块联动为‘中线’,多网合一、干群联动为‘底线’”的“三层架构”;以“叮盯钉”智慧联动APP为基层网格神经元,畅通上下联动的“竖线”,打造全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衢州模式。

      ——创建“四个平台”建设衢州“1+6”标准,打造衢州样本。

      短短5个月,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搭建“综合信息指挥室+四个平台+全科网络”的基层治理主体框架;全面部署落实“综合指挥、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四大运行措施;全面上线运行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全市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新模式进入信息化、常态化运行。各项工作进度比省定目标提前一个月。

      办事环境更舒适、服务群众更快捷、处置事件更有力,有越来越多的事项能在“家门口”办理…… “四个平台”建设,让衢州百姓在深化政府改革中有了更多获得感,也干出了衢州加速度。

      

      共治:成功释放基层新活力

      “全科网格”管理机制事关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在“四个平台”建设中,衢州将10余个专业部门设立的“条线网格”融合为“一张网”覆盖的“全科网格”。全市所有村(居)被划分为4305个网格,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的15780名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遍布其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形成了“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走”的工作格局。

      一件黄马甲,一部手机、一辆电瓶车,曾善英依靠它们,把自己负责的139户村民,紧紧地连在一起。43岁的曾善英,是衢江区大洲镇后祝村的专职网格员。

      除了日常巡查、纠纷调处,只要村民需要,曾善英还会服务到“家”,上门为村民代办生育登记、低保申请等事项。在曾善英看来,整个基层治理要良好运作起来,离不开网格员们提供的“一手信息”,“我们是第一报料人,责任不小。”

      曾善英所在的衢江区作为省级“全科网格”暨网格员队伍建设试点区,从今年年初开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落实经费保障,加大硬件投入,实施人员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成效明显,打造了网格管理的“衢江样本”。

      龙游县“四个平台+村情通”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一个典型。去年以来,龙游打通“村情通”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与基层治理信息平台接口,全县14.5万名农民实现“指尖办事”,95%的外出务工人员可以通过“村情通”参与村庄治理,90%的事项实现了在村内解决,为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山市贺村镇147名全科网格员,只需使用平安通手机、平安浙江APP、钉钉政务通等,就可以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快速采集上报动态信息,实现信息数据“一网直达”镇综合信息平台,汇聚成社会治理“大数据”中的“小积累”。

      “我们每月收到的信息有1000多条,多数涉及便民服务、综治工作,像窨井盖破损、卫生死角、占道经营这样的信息,事虽小,却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贺村镇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副主任周曹平说,除此之外,诸如治安监控、政务热线、相关业务系统等信息也被一一汇聚到综合信息平台,进行统一收集和管理。

      “衢化大妈”是一个让柯城区衢化街道居民感觉到“温暖”的词汇。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区政府构建“党建统领+智慧治理”大联动机制的指导思想,组建了以党员骨干为主的千人“衢化大妈”志愿者服务团队,兼职“四个平台”网格员,在平安巡逻、D级危房解危、纠纷调解、交通疏导等方面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了“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

      这一变化,让街道居民真切感受到了,用居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叫“社区越来越‘和美’了。”

      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代办业务、服务项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基层最前沿的全科网格员就像这根“针”,发挥着延伸政府服务、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如今,无论是在衢州各县(市、区),还是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西区,“有事情,找网格员”已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

      “‘全科网格’还有效解决了‘四个平台’建设的信息基础问题。”市编办的徐凌飞给出了一组数据:全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去年9月运行以来,各地上报的有效信息已达28551条,比2016年同期通过“综治平台”上报的数量增加近四倍。

     

      共享:把“红利”让给百姓

      在常山县球川镇的综合信息指挥室里,墙上的指挥屏幕上数据闪烁,不时有网格员的信息汇入。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交办信息至各平台。

      球川镇的“四个平台”实行“信息收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日常督办——信息反馈——督查考核”的运行流程,实现了“事件”的上报、处理、反馈闭环管理。

      开化县则在推进“四个平台”建设中,着重抓了两件事,一是大手笔将涉及县政府和19个县级部门的15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给乡镇。二是把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纳入“四个平台”管理,派驻机构干部实行属地化管理,年终考核奖70%参照属地乡镇标准执行。

      有了这两把“尚方宝剑”,乡镇政府角色发生了悄然改变,由原来的“独唱”变成了“领唱”“大合唱”,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增强了源头执法治理能力。

      据市编办统计,2017年,全市综合执法、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安监、司法等部门共有1037名派驻人员“下沉”为“平台干部”。

      派驻干部和乡镇(街道)干部融合为“平台干部”,平台运行实行工作闭环管理,构建了“权责清晰、功能集成、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乡镇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7年9月以来,由市综合信息平台流转交办“事件”的处理时限,同比缩短了32%;79%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在网格内得到有效化解;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乡”。

      这意味着,看似是相关部门把部分权力和执法人员“让”给了镇街,实则最终是把改革“红利”让给了老百姓。

     

      智治: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层治理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主战场,如何向新科技要生产力、向大数据要大智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生态?

      衢州的实践是:以全国首批“雪亮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大党建统领、大融合推进、大数据应用,同步建设应用“城市数据大脑”,提升“雪亮工程”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并以之为主线,融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建设,在项目成果聚合应用中,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服务群众水平。

      在衢州,一个个“探头”正汇聚成遍布三衢大地的“雪亮星空”,照亮基层治理之路,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了“‘遥控器’握在手中,获得感长在心里”的安心暖意。

      织智能“天网”,保一方平安。三衢大地上,数万路“雪亮工程”视频探头密织成一张“天网”,盯防着社会的安全,守护着百姓的平安……借力“雪亮工程”,衢州正朝着“集成、领先、专有”方向,聚焦于实战,将视频监控的常规应用不断向纵深拓展。

      “人有我有,人有我优。”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其他地方不同,衢州的“雪亮工程”一大显著特点是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城市数据大脑”的支撑,大力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不仅使得大数据分析如虎添翼,更使得“雪亮工程”从只管看的“眼睛”升级为能看能思考的“头脑”。

      智能就是战斗力。以今年年初发生在衢州市区的一起电瓶车被盗案件为例,在当时视频监控应用还没有实现智能化的情况下,为了侦破案件,两位民警调阅了大量视频资料,用时6小时,才在沿线4公里17个点位视频发现了车辆和嫌疑人。

      再运用“城市数据大脑”,对该起案件进行重新计算推演:从民警通过RFID轨迹搜索界面检索电动车车牌对应的RFID信息,精准判断车辆被盗时间,到调取偷盗时刻周边的摄像头的视频,获取第一张盗取时的图片,再到通过“大脑”自动搜索、截取盗窃嫌疑人正脸图片,进而锁定目标、实施抓捕,仅用时18分钟。

      “这无疑是智能安防发挥作用一个缩影。”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说,是“雪亮工程”搭建的全域感知平台,将人脸、车牌、行为视频结构化识别数据和RFID数据等多维数据进行挖掘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刻画出人、车运行轨迹,使找人查车、锁定目标变得更加快捷。

      以“雪亮工程”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衢州通过对视频数据、物联网数据和其他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开展平安指数分析、社会治安评估等大数据应用,实现对平安建设、治安状况及时预测。

      按照“农村覆盖、城市加密”的要求,全面摸清存量视频监控资源、拟新建点位和应用需求,加快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和农村薄弱地区公共区域监控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

      截至2017年12月15日,全市完成前端点位建设28465路并实现联网,市综治(大联动)中心、6个县(市、区)和集聚区、西区以及10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均完成建设,到年底将实现43500路以上视频全部联网应用的项目体量。提前3年完成了中央、省定四个100%的目标,实现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终极目标,衢州在社会智治上创新,与阿里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由阿里组建团队负责项目整体建设运维、提供服务产品,衢州市以租赁方式购买服务、实现应用;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定新型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引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城市大脑”技术,全力打造具有“集成、领先、专有”功能的智慧型“雪亮工程”,确保项目的先进性、示范性。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衢州通过“雪亮工程”汇聚数据资源,横向打通各部门基层专业信息系统,纵向形成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数据集中共享,推动事项一揽子受理、一次性办结。

      目前,衢州市级35个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共1359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1324项,占97.4%;已实现“一窗受理”的事项1139项,占83.8%;审批时限缩短75%以上。乡镇(街道)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累计办理事项10.6万件,办事效率提高32%。

      以“大数据”助推基层治理,让信息研判“数据化”,问题处置“精准化”,主动、超前、管用,逐步打开了智慧化管理乡镇社会事务的新局面。

      

    网站编辑:付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