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各地党建
贵州省织金县“支部+”激活脱贫攻坚动力引擎
发表时间:2017-04-18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杨庭

 

  “群众要致富,全靠党支部”。近年来,贵州省织金县立足县情实际,以“大党建”为统领,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支部+基础设施”“支部+产业发展”“支部+项目引进”模式,全面激活脱贫攻坚动力引擎,为打赢脱贫攻坚硬战备足马力。

 

  支部+基础设施,搭建发展“新高速”

  “农村要发展,一定要解决基础设施这只拦路虎”。织金县三甲街道龙潭村支部书记王荣彦很有感触地说。

  4月7日早上,天空格外晴朗,和煦的阳光在温柔的春风里轻舞着,从刚刚抽出嫩芽的柳树梢头倾泻下来,将一缕缕和谐的鸟鸣声以及荷塘里的泥土的芳香味,洒在龙潭村干净整洁的连户路以及黔西北民居围成的曲折巷子里,浸润在前来参观学习的织金县第一期扶贫专题培训班的120余名一线扶贫干部的心里。

  “这村子着实漂亮啊”“到处都很干净”“房子很舒适”“这地方养眼”“农家旅馆搞得不错啊”……进入村子,大家就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龙潭村“美丽的故事”,一边不停地拿出相机、手机“啪啪啪啪”地拍照,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锄草柴园下,悠然见龙潭。荷香扑鼻来,幸福满心间”。走着,看见一位面容和善的老妇人,带着一脸的朝霞,在自家用木栅栏围着的菜园里,悠闲地打理蔬菜,竟然有学员禁不住兴奋起来,吟起了打油诗。此诗一出,学员们大声叫好。

  紧接着,一间用犁、耙等农具作为外墙装饰的民居映入眼帘,一位学员也情不自禁,跟着吟起诗来,“龙潭与君缝,不想再出山。犁耙手中握,同尔共耕田”。龙潭村,被当地群众称为“荷叶上的村庄”,怎一个美字了得!

  “龙潭村有今天,关键是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长期以来,龙潭村山美水美,但是交通,用水,居住等条件十分差,一直制约着村里的发展。老百姓想种点菜吧,路不通,拉不出去。想喂点猪吧,没有水,电力弱,无法搞生产。怎么办?村党支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之上,决心打赢‘基础设施建设’这场攻坚战”,支部书记王荣彦用老实巴交的大土话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龙潭村将“支部+基础设施”作为本村打赢脱贫攻坚的动力引擎,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这只拦路虎,修通了该村的通村道路,修建4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办公阵地,建成村文化室1个、卫生室1个、4750平方米文化广场1个,并配备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实施“小康水”工程,解决了460户村民“吃水难”问题。完成民居改造134栋、“两硬化”农户334户、庭院硬化2005.5平方米、连户路硬化1150米、栅栏及花池庭院改造1054米、公共绿化2160平方米。安装路灯74颗,建设垃圾池4个、排洪沟1980米、荷塘步道及边沟3000米。同时,充分利用本村资源,种植莲藕500亩,年利润10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0万以上。带动200余户群众种植玛瑙红樱桃550亩,雪桃200亩。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12家,床位达110张,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达8500元以上,过上了幸福生活。

  2016年,龙潭村先后被国家住建部和人民日报评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和“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称号。

 

  支部+产业发展,掘出致富“新渠道”

  “农民要小康,得靠产业帮。”织金县双堰街道桂花村支部书记罗朝军如是说。

  4月7日下午,一缕金黄透亮的阳光,斜照在桂花村的大田坝里,村里面的草莓基地在一片大棚覆盖的“襁褓里”甜甜地静躺着,潺潺的流水声犹如一曲温婉宜人的“摇篮曲”,前来参观学习的织金县第一期扶贫专题培训班的120余名一线扶贫干部来到这里,不由得放轻、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桂花村地处织金县城南郊,这里交通便利,溪流潺潺,土地肥沃,大田坝一直延绵到巍巍凤凰山脚下,四围群山环绕,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是一块发展农业产业的热土。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村民思想观念因循守旧,一直固守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此外,受到外出打工热潮的影响,村民中有劳动力的,都纷纷外出务工,让大好的田地长满了野草,白白给荒废了。

  “这么好的田地,已经被荒草掩埋掉,着实可惜了”。2014年,从小在外打工,已经成功在花溪创办草莓基地的刘现勇回老家织金,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说。

  刘现勇找到桂花村党支部书记罗朝军,并说了自己想在村里发展草莓种植,带动老百姓发展致富的想法。罗支书听了很高兴,就带着刘现勇,到农户家中去做思想工作,流转了土地20余亩,刘现勇就开始了他的草莓种植之旅。

  除草,锄土,碎土,装水管,建大棚……刘现勇按照每天80至100元的工钱,聘了几个没有外出务工的贫困农户,在草莓产业上一共投尽了多年在外打拼攒下的积蓄80多万元。

  一年下来,在刘现勇的引领下,桂花村草莓基地平均亩产达到5000余斤,最高的达7000余斤,年产量达10余万斤,按照平均每斤40元计算,产值达400余万元。10余家贫困农户因草莓产业的发展,不仅获得了土地入股分红,还获得了在草莓基地打工的机会,月薪达到2400以上,学到了技术,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要脱贫,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一个村的老百姓没有产业,产业不发展,腰包就鼓不起来。”提到如何脱贫致富,桂花村的支部书记罗朝军很有体会。

  “有人问我,发展产业最难的是什么?我认为,难的是思想,难的是技术。只要有发展产业的思想,只要有发展产业的技术,资金都可以慢慢解决。”在如何发展产业方面,桂花村草莓基地的刘现勇则在现场给大伙支了招。

  近年来,为鼓励村民像刘现勇一样发展小产业,桂花村按照“支部+产业发展”的模式,积极动员贫困农户到刘现勇的草莓基地学技术,学创业,学营销,学管理,走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在桂花村,村民们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有精品桃、李、梨等果园达1000余亩,茶园4600余亩,这些产业的发展,累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8万人次,按照每天75元的工钱计算,共为村民创收360余万元,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硬”实力。

 

  支部+项目引进,开启扶贫“新航线”

  “农村要变富,项目是支柱。”4月12日上午,在织金县珠藏镇先锋村茶叶基地及茶叶深加工项目观摩现场,面对前来参观学习的织金县第二期扶贫专题培训班的118余名一线扶贫干部,先锋村党支部书记张习文一语道破了项目引进的重要性。

  “先锋村距离珠藏镇政府驻地8公里,毗邻少普镇,就近有珠藏、少普、联合桥等集贸市场,全年降雨丰富,土地肥力良好。”张习文说,“但是,多年来,先锋村由于没有好的发展规划,项目带动乏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为了寻找一条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的道路,先锋村党支部几届班子把身子沉下去,进村入户听民情,认认真真做规划,经过反反复复琢磨,终于抓住了以织河矿山恢复治理的契机,引进了贵州鑫田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在该村投资1000万元,建设茶叶基地及茶叶深加工项目,劈开了一条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

  “项目引来了,问题也来了。”张习文说,“起先,很多老百姓思想上想不通,不愿意拿出土地来搞项目,村党支部怎么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一门心思地扑下去,做群众思想工作。

  “大家要发财,要有项目来”。在强烈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支撑之下,先锋村党支部一班人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五加二”“白加黑”,走了东家跑西家,说了南家说北家,一家家,一户户,挨家挨户做工作,和老百姓拉家常,讲事实,摆道理,谈发展,话利益。

  在党支部苦干实干的精神感召之下,终于做通了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按照农田每年每亩350元,土地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与公司签订合同35年,一共流转土地1200亩,为项目落地生根奠定了基础。

  如今,先锋村的项目已经建成了茶叶机械修剪采收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节水灌溉区、新品种种植示范区,培训农民茶叶生产技术400余人次。

  今年清明期间,第一期茶叶采收收入已达40余万元,为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同时,通过采收管护等渠道,解决了贫困农户就近就业50余人,工钱每天小工(采摘、除草)达70元、大工(负责割草机、修枝机使用)达100元,除了土地流转费之外,每人每月可获得薪酬1500元至2500元左右。

  项目成型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500万元左右,能够解决就业300人以上。到2018年,全村贫困户将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实现减贫摘帽。(作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贺绿原)

网站编辑:唐明涛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