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批评也出生产力
    发表时间:2019-11-08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谭用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河南的农民代表李连成,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农民的八个梦想”,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李连成在发言中,还讲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批评也出生产力。”李连成担任村支书28年,带领群众把西辛庄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的文明村。他经常请人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批评,并针对批评,找出问题,加以改进。“批评也出生产力”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的切身体验和感悟。

      批评是“良药”。从转化为生产力的角度看待批评,把批评当成修正错误、改正不足、推进工作的动力,更体现了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几年前,有家企业面向社会设立“批评奖”,不少人感到不理解,以为是在作秀。后看到这家企业根据批评意见,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使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企业效益不断攀升,才意识到批评的确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良药”。

      “欲政通者必纳谏”。纵观历史,凡被誉为盛世的朝代,当权者相对来说都能够听取批评意见。唐太宗正是能够听取大臣们尖锐的批评成就了贞观之治”在现代社会,领导干部更需开门纳谏,广泛听取批评意见。事实表明,哪里的领导干部民主意识强,善于听取批评意见,能够对工作中的错误与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哪里的决策失误便少,社会发展就比较顺畅。反之,哪里的领导干部大搞“一言堂”,“家长制”作风严重,听不得批评意见哪里的决策失误便比较多,社会发展就会受阻、受挫、受损。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正风肃纪活动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得到了恢复和发扬。但在一些地方,“批评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的把批评看成是同自己过不去、对着干,一听批评便反感;有的认为批评多了,会影响地方的形象和发展,对批评存有排斥心理;也有的嘴上说诚恳接受批评意见,心里却不以为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自己听不得批评意见,误以为上级也是如此。他们在上级领导面前,讲奉承顺耳的话多,提逆耳批评的少。若是上级领导来调研考察,安排上则更是“慎而又慎”,甚至连群众说什么话,事先也要进行一番“演练”,生怕群众讲了“不中听”的话,惹得领导不高兴。这也是形式主义顽疾在这些地方久治不愈的根源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动真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破解“批评难”,当前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心实意地听取批评意见,改正缺点错误,发挥示范作用。在班子建设上,要坚持注重把善于听取批评意见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依据。这两方面工作抓实做好了,批评的氛围自然会浓厚起来。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凸显。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把群众的批评意见化为前进的动力,改革的步伐将更加稳健,改革的成就将更加辉煌。

      (作者系安徽省委组织部原部务会成员、副巡视员)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