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朱永新:新时代新人才新要求
    发表时间:2019-08-05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需要有一批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和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能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顺利实现的干部,更需要一大批“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的青年干部。

     

      新时代的新人才,既要有爱国情怀,又要有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他强调,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求青少年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装潢门面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要真正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当然,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要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向世界描绘了一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蓝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随着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意味着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能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新的选择,也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方案。这也意味着新时代的新人才应该有着国际视野,有国际对话与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一个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地球,是包括全球青年在内的每个人都要重视和担当的责任。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干部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全球治理中肩负的责任担当,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学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本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的新人才,既要有青春梦想,又要有实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青年人要有青春梦想。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实干精神是青春梦想的最佳拍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的殷切希望。他多次用古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等名言警句来勉励青少年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2018年5月,他对北大学子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他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告诫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他也鼓励青年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希望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新时代的新人才,既要有健康体魄,又要有学习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2014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非常重视。学习是他和青年交流时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2013年五四青年节,他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018年五四青年节,他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自己就是勤于学习的楷模。他曾经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乡亲们的印象之一。乡亲们至今还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可以说,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活方式。大中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段,拥有学习的热情,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应该是新时代新人才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责任编辑:朱琳瑄)

    网站编辑:朱琳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