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网络锐评
王丹誉:从“操刀伤锦”到“宽容失败”
发表时间:2016-08-15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指出,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集中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这种“宽容失败”的优秀文化传统。首先让我们想起的就是“操刀伤锦”这个典故,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官员子皮提议任用尹何到某邑为官,大夫子产却认为不可,并说道:“未能操刀而使割。”以美锦不能让新手来学裁剪为喻,表示不可用新人试担大任。这历来作为经验主义的信条被信奉了几千年,但在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理性的反思。

  《左传-定公十三年》也有这样的记述:“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说多次摔坏胳膊,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好外科医生。诗人屈原在《惜诵》中写道:“九折臂而医兮,吾至今而其信然。”可见,犯错误甚至于是多次犯错误就会从中得到宝贵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真理早已被告我们的祖先所认知。

  众所周知,鞠躬尽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过世之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结局。其实,早在多年以前他的对手司马懿早就断言:因诸葛亮这种事必躬亲,蜀汉必然出现后继无人的悲剧结局。不仅被不幸言中,而且最终注定了国力衰败到国家灭亡的败局,正是因为他事必躬亲,导致年轻人没有锻炼的机会而永远处于“年轻”状态。这不仅贻误了蜀中百官,就连他精心辅佐后主刘禅也成了他事必躬亲的“牺牲品”。从这个意义上讲,阿斗不是扶不起来,而是相父诸葛亮扶得太过。可见,他的这种事必躬亲已经成为大包大揽,结果事与愿违。阿斗后来对自己17岁登基到诸葛亮去世12年间的“被扶佐”发出:“政出葛氏,祭则寡人”的感叹。这和春秋末期,鲁昭公咬牙切齿地痛骂擅权弄国的豪族季氏:“政由季氏,祭则寡人”同出一辙。历史教训让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伤锦”的重要意义。

  唐宋以来,人们对“操刀伤锦”越来越有了更新的、更深刻的认知。历史对这种特殊的“伤锦”产生了更加宽容,爱惜,甚至保护。“初唐三杰”之一、著名诗人杨炯在《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文中,写道:“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这次对“操刀伤锦”进行了一次修正,出现了“操刀制锦”。一字之改,两重天地。中国社会对过去似乎毁誉参半的“伤锦”问题,给出了一个明确、温暖的答案;同时也改变对“伤锦”的根本态度,开始包容、支持、鼓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王安石在《贺知县启》一文中再次点化此典:“操刀之能制锦,素显殊勋;弹琴之不下堂,行闻异政。”

  从“操刀伤锦”到“操刀制锦”,虽然只改了一个字,却经历了1500多年漫长并且渐进地认识过程。这既是中国唐宋文明的产物,又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改革开放的时代,又逢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这种认识的转变、态度的转变,要更新、更快、更有力。

  改革就要创新,创新就需要人才,需要拥护、支持改革的优秀干部。要想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优秀年轻干部,就要敢于让改革新手尽早“操刀”。新手操刀势必损伤一点精美的锦缎,因此,我们就得对新手在操刀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多给一些宽容和理解,舍得让操刀新手们损伤一些锦缎。只有这样才能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的氛围,形成“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新的人才就能尽快成长,给我们的事业注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事业要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就要敢于让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尽早“操刀”,舍得让他们伤锦,允许他们出现点问题。从短视的目光和局部利益来看,这是损失,但从我们事业的大局和长远建设来分析,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要试验,它既能为我们的事业累积宝贵的经验,又为我们的建设培养大量的后备力量,更会从战略上防止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算清“操刀伤锦”这笔账,“宽容失败”一定会产生更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效益。

  

  

  

网站编辑:马俊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