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网络锐评
王丹誉:苏绰的秘书生涯
发表时间:2016-08-12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48岁的大行台度尚书、司农卿苏终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西魏丞相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北周王朝的奠人,追加帝号周太祖),万分痛惜,遵照苏平生清廉作风,在办理他的后事时“简约,所以彰其美也。”宇文泰率领满朝文官员,徒步一直走出同州远郊外为苏送葬。宇文泰还在他的灵车后,酹酒祭奠苏:“您和我互为知己,现在正想和您共定天,您竟然舍我而去,我该怎么办啊!”哭着就情绪失控,哀痛悲号,不觉酒杯失手坠落在地。葬礼当天,宇文泰亲笔为苏撰写祭文,并派使者以最高礼仪致祭礼……苏之所以能得到锐意改革的周太祖宇文泰如此厚爱,确实是因为他作为近臣有其超人之处。苏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朝名臣,字令绰,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周明帝二年(558年)十二月,苏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庭。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下诏追赠苏国公。苏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正是体现在秘书工作上。
 

  博学多才备顾问

  有次,苏绰曾随同北周太祖宇文泰和群臣到长安郊外的昆明池举行观看捕鱼和垂钓活动。当他们行至西汉池的遗址,周太祖环顾众人询问,西汉池的具体情况,当场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有人向太祖建议:“著作佐郎(副秘书长)苏博古通今(博物多通”),可以把他请来咨询顾问。太祖就连忙前来。苏就对太祖的提问,进行了精彩地对答。太祖喜出望外,接着就请教苏,从天地造化的开始,一直问到历代兴亡的规律。苏本来就很博学多才,加上思维敏捷,又有很好的口才,因此“应对如流”。太祖就更加高兴,于是就和苏马徐行”到了昆明池,不等撒网下就和苏转身回宫了。太祖竟然打破人臣不得留宿宫禁的惯例,当晚留苏在他的寝宫进行请教。太祖向苏求教治世之道,也不顾君臣大礼就躺在床上听苏绰讲。苏就向太祖讲述帝王治国之道,特别讲解了战国时法家的代表申不害和韩非的学说。太祖听得入迷就起床,整理着装正襟危坐,态度特别郑重。太祖不知不觉,竟然把身体前移到苏的座位前。一直聊到天亮都没有倦意。早朝时,太祖就向群臣表扬苏,说:“苏真是奇士,我正想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处理。”立即任命为大行台左丞(相当于中央秘书长),参谋并管理军机国政等重要工作。从此,苏越来越深受太祖的信任和重用。

  博学多闻正是苏成功的基础和重要原因。苏备顾问方面的确超常人。因为决策者要思考国家大政方针,但不可能对任何具体问题和学科都很精通。但决策者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必须把决策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提出来向身边人咨询,称之为“顾问”。为决策者服务的工作人员,首先就是要准确应答决策者的所咨询的问题。然而,决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决策者咨询的问题、方式,甚至时间和地点都有极大的不确定。因此,就要求为决策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博学多才的功底,才能像苏一样“应对如流”。

 

  起草文稿成为改革的重要法律

  大统十年(公元544年),苏又被任命为大行台度尚书、领著作(主管秘书工作),司农卿。周太祖想推行改革,争取在南北朝激烈的政治、军事竞争中胜出。于是,他就重用苏。苏也竭忠尽智辅佐太祖完成改革大业。

  以西魏的弊政为突破,以强兵富国为目标。他为太祖改革提出了“治心身、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赋役”(修身养性、道德教化、生产富民、人才选拔、法律公正、

  税役分配)六条建议,并以此草拟出这项改革的制度化法令史称《六条诏书》。太祖命人将《六条诏书》,题写在匾额上树立在他的宝座上首的显要位置(“座右”),并且要文武百官,人人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不能准确运用这项法令者不得为官。后来,周太祖作为丞相陪同西魏皇帝祭祀太庙,文武群臣全部到齐,就命令苏起草皇帝的祭文(“《大》”)。太祖披览叹为观止,赞叹道:“钦哉!”遂下令:“自此以后,文笔依此体。”此文一扫魏晋以来竞相浮华的不良文风,而提倡树立言之有物,古朴率真的好文风。苏晚年,还奉命依据《周礼》改定官制,然犹未成而他却英年早逝。

  建言献策要根据时代发展,符合当时的实际。苏正是抓住当时国家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大势,提出了具既有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又特别便于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因此,得到了决策者的赞赏,经受起了历史的考验。再加上,他的文字简明,文风朴实,便于国家法令的推广和实行,遂成为开一代文风之先的经典之作。

 

  规范公文体和信息的体例格式

  还创造了便于操作的信息统计账册和便于上传下达的公文格式,深受当时国家最高决策者周太祖宇文泰的赞赏。苏少年就很好学,博览群书,特别精于算术(“精算术”)这为他后来创新统计账表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在出任大行台度尚书(类似于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司农卿(农业部长),特别需要精确的政收支账册和人口户籍登记表,既是自己本职工作所需,还要为周太祖的决策提供参考。

  于是,苏作为“墨入”的始祖,开创了中国户籍登记与财务记账法则。苏始创的“方案程式”,首次统一了记账、户籍的内容与规格,既科学准确,又便于操作。因此深受后世推崇,在隋唐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墨入”,就是用红色与墨色分别记录收支情况。这一记账方法后来也演变为公文格式,成为沿用至今的文案程式。“墨入”指的是朝廷发出的公文是用红色“朱标”题目,各级向上呈报的公则是用墨书题目墨标”。至今,此法格式已经被沿用了1500年仍为规范。

  此法的户籍人口是按户统计,每户之籍先列户主于前,之后逐一登记该户全部成员及其依附人口(奴婢等)的姓名,所有人员必须登记其性别、年龄、丁种(主、民、奴)等情况,并登记其各自应受之数、应纳租调数额。而后一户作一总计,分类统计应交纳的租调数。若干为一汇总。再按行政区划为单位,再作一总的统计。这种户籍与记账法,对当时做好国民经济收支、军费开支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备受太祖识,并把此法作为做官的重要条件。

  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苏开创此法破解了有史以制约统计和记账准确有效性的瓶颈。为周太祖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他的这种工作方法受到肯定并被推广,他本人自然也因此,得到信任和重用。以致太祖每次外出时,都事先给留守办公的苏署名几份空白文件只须他在着急先行颁布即可。

  (责任编辑:贺绿原)

网站编辑:王高林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