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网络锐评
王丹誉:“飞将军”缘何而败
发表时间:2016-08-12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飞将军”李广是汉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举世无双,生平战功显赫。他仗义疏财,关爱士兵,体恤百姓。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军,他不但没有封侯,竟然军败身亡。品读史册,透过作者司马迁对他太多的情感关照,我们也能看到“飞将军”的致命“软肋”。他没有封侯可能是因为生不逢时,但他最终的失败却是另有缘由。

  军事是政治产物,并且必须服从服务于政治。而作为将军的李广却不讲政治。

  普通士兵就得知道:为谁扛枪,为谁站岗;将军更应该懂得:为谁领兵,为谁打仗。然而,李广竟在这种大非面前,犯了糊涂。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参加平叛战争。因他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下首功。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广,竟然鬼迷心窍地接受了包藏篡夺皇位野心的梁王偷偷授给他的将军印。将可是权利象征,授受将印也是极具政治意义的大事。接受了篡位者的将,意味着他已经成为篡位集团的军事骨干,并将为其篡位目标卖命。回朝后,李广没有受到处罚已经是万幸,得不到封赏自然在情理之中,可他还觉得委屈。也许,这就是给埋下命运悲剧的祸根。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身为将领的李广竟然拒不服从军令。武帝元狩四年(119),汉军与匈奴在漠北决战。李广武帝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军出征。出塞,最高统帅大将军卫青得知单于的下落,就决定亲自率军正面袭击单于,而李广从东路策应。但是李广很想作为先锋正面出击,当场就不情愿地说:“我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派我从出东路策应,何况我从未成年就和匈奴打仗,现在好不容易有这次机会碰到单于,我想从正面出击,和单于决一死战!”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是皇帝临行前的最终安排。李广强硬地拒绝调遣。大将军卫青命令长史(办公厅主任)下达命令,要求李广赶快回自己部队执行军令。李广愤然而起,竟然不给大将军卫青打个招呼就拂袖而去。甚至于到最后,大将军追查李广部队迷路失期之罪时,他竟不屑于面对“刀笔之吏”。从这些方面,人们不难看出,李广将军违反了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的古训,不服从军令。

  军队必须有铁的纪律,为将者要特别注意严明军纪,李广的军队军纪松弛,组织涣散。司马迁虽然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古话来表扬李将军的人格魅力。为将者的人格魅力固不可少,但仅有人格魅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严明的军纪甚至就不配做将军。李广虽然爱兵,尽管士兵都喜欢跟随李广赴汤蹈火,可是他的部队没有组织纪律,行军时不成行列,打仗时没有阵形,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宿营,全体将士各行其是,就连就简单的打更巡逻这种警戒自卫的措施也不采取,就连他的指挥部也很少下发文书,因为距敌较远而万幸没有遭遇敌军突袭。和李广同事多年的程不识将军曾说:“如果李广军队突然遭遇到匈奴进攻,根本无法抵挡”。可见,李广军队纪律松弛到什么地步。

  领导者必须有宽阔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受到部属的拥护,群众的爱戴,才可能获得战争胜利。然而李广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他赋闲期间,一次到乡间饮酒晚归到霸陵时,已经闭关。随从就对霸陵尉喊话:“前任的李将军到此,赶快开关放行!”酒醉守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夜里都不得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李广只得露宿陵下。不久,匈奴入侵辽西。武帝急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尉和自己同行。刚到军中,李广就把霸陵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这件事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广心胸的狭窄。李广睚眦必报,也失去很多兵心和民心。

  李广历侍,身居高官四十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威名远扬,不仅没有封侯,而且最终还落得军身死的可悲下场,除了社会制度等客观原因,就其主观而言,不讲政治,不服从命令,军纪不严,心胸狭窄等等,都注定了他人生悲剧的最终结局。

  (责任编辑:绿原)

网站编辑:王高林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