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发表时间:2018-08-28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书名: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作者:(法)雅克·阿塔利 刘成富 陈玥 陈蕊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ISBN:978-7-208-15058-4

      

      内容简介

      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以时间为纵线,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记录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广泛传播过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相貌威严的马克思、一个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一个性情不羁的马克思、一个情感丰富的马克思、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同时,用细腻而又丰富的笔触刻画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论著的撰写过程,以及创立第一国际、起草政治纲领的勇气和意义,并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富有情感的生活和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作为一种世界精神,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永存。全书从客观的、多面的角度,以“革命家的马克思”、“经济学家的马克思”“哲学家的马克思”“社会学家的马克思”等诸侧面,描述了马克思的思想、性格、行动等。全书叙述客观,文笔简练,条理清晰,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丰富而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德意志哲学;第二章为欧洲革命;第三章为英国经济学家;第四章为共产国际的领导人;第五章为《资本论》之思想家;第六章为最后的战争;第七章为世界精神。

      

      作者简介

      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是法国政治和经济学学者、著名的政论家,曾被评为世界100位最顶尖的思想家之一,长期担任原法国总统密特朗的特别顾问,并于1990年创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并担任首任行长;2007年被萨科齐总统邀请并组建解放经济增长委员会并出任主席。提携马克龙进入政界。

      译者:刘成富 ,法国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西方历史文化系。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法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导。有诸多译著。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德意志哲学(1818—1843年)

      第二章 欧洲革命(1843年10月一1849年8月)

      第三章 英国经济学家(1849年8月一1856年3月)

      第四章 共产国际的领导人(1856年4月—1864年12月)

      第五章 《资本论》之思想家(1865年1月—1871年10月)

      第六章 最后的战斗(1871年12月一1883年3月)

      第七章 世界精神

      参考书目

      谢词

     

      部分内容

      1835年10月抵达波恩后,卡尔的大学生活十分有序,他感到这里比在德国的其他地方相对更加自由。为了更好地融入这里,新生一般会选择加入为数众多的大学协会中的一个。这些协会有三类:第一类是将同等社会出身的学生聚集到一起的社团(如普鲁士社团就是普鲁士贵族阶层的继承人聚会的团体),第二类是同乡会(如特里尔学生俱乐部),第三类则是受到严格监视的带政治色彩的大学生团体。

      有意思的是,卡尔并没有一开始就参加某个政治性俱乐部,而是选择了拥有三十多位成员的特里尔学生俱乐部。在当年被波恩大学录取的七名特里尔学生中,有四人选择了法律专业,七个人全都加入了这个同乡会。

      卡尔很快就凭借着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个人魅力引起了他人的注意。他花时间打理自己浓密的头发,还长出了小胡须;他个子中等,体型略胖,讲话时带有轻微的读音错误以及明显的莱茵口音。卡尔用极端的方式来开始每一件事,他工作,熬夜,与人爆发口角或肢体冲突……他甚至还开始喝酒。他时常出入于酒吧、舞会,并参与互殴,为了提防自己的敌手,他弄到了一把手枪。他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他的父亲,但他却把这些钱不加思量地花费在了吃喝、住房以及购书上。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欠下了高达160塔勒的债务,父亲虽表面上愤怒地拒绝支付这笔钱,却还是替卡尔偿清了这笔欠款。卡尔对金钱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种关系很快也使卡尔陷入病痛中。由此,他开始声讨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强迫劳动,领工资的劳动,被剥削的劳动,甚至是对生产者手工劳动的剥夺行为。

      当1836年春冬卡尔在波恩学习法律时,要求实行普选的伦敦工人协会在英国成立。在法国,施奈德兄弟正式监管勒克勒左的高炉炼铁厂,埃米尔·德·吉拉丹创办了《新闻报》,巴黎圣日耳曼的铁路也正式投入运营。德国的裁缝工人魏特林在巴黎成立了正义者同盟。

      卡尔努力地学习,除了法律课程和关于普罗佩提乌斯作品的拉丁文学,他还接触到了哲学。这是一门极具揭示性的人文科学,今后它将成为卡尔的领域。正是在哲学的世界里,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妙感受,并且再也无法抽身离开。

      卡尔特别钟情于当时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在这位哲人眼里,统治世界的是理性,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在逻辑上都是思想发展的必要阶段。在《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序言里他写道:“死亡……它是最可怕的东西,而要保持住死亡了的东西,则需要极大的力量。”然而,他也认为,“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蹂躏的生活,而是敢于承当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黑格尔还补充说道,“精神只当它在绝对的支离破碎中能保全其自身时才赢得它的真实性”。卡尔沉迷于此书,并在书中寻求到了一种历史感。在理性、道德及自由不断进步的推动下,这种感官趋向于被黑格尔称为“上帝”、“思想”、“绝对精神”或“绝对真知”的目标,最终促成权利的实现,并成为普及自由的载体131。对哲学家而言,个人是不同的自由表达形式,在极不情愿也不知情的条件下,一种“理性的诡计”驱使着个人去服务于历史。“国家”是理想且绝对的实体,它服从于历史,国家的作用在于使每个人获得能供其“体面”生活的必需品,在于保证“任何事物都不会被剥夺或被滥用”,还在于终止一切纠纷冲突。通过历史,“异化”会逐步消亡,在黑格尔看来,异化既毫无人道,也丢失了自我。

      黑格尔的著作影响了马克思整整一生。在它的提点下,马克思发现了思考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人类的首要活动,远比追求财富更有意义。他的女婿保罗·拉法格证实说:“我时常听到他不断提及他青年时代的哲学老师黑格尔:‘就算是强盗的罪恶想法也比上苍的奇观更加伟大和高贵。’”科学先于伦理而发展,社会分析在力求合乎道德之前,应尽量理智且客观。卡尔一直谨遵这条告诫。

      这一年,他与父亲以及燕妮频繁通信。他与前者探讨法律、文学、政治,甚至哲学,而父亲则回信要求他认真学习,减少开销。在信里,亨利希·马克思赞扬康德并强调信仰上帝——“牛顿、洛克以及莱布尼茨”的上帝——是精神生活中必要且珍贵的有益之举。在一封写于1836年的书信中,亨利希告诉儿子:“你来日方长,你将为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的幸福,如果我的预感没有错的话,也将为人类的幸福而生活。”罕丽达·马克思也给予了卡尔一些动人的叮嘱,并劝说他“在自己的欲望和希望上也尽可能是有节制的”,因为“健康和幸福”都取决于此;想要健康应当“不要生气,不要多喝酒和咖啡,不要吃辣椒,不要食用过多的胡椒或香料,不要抽烟,不要迟睡,要早起,还要提防感冒”。

    网站编辑:党建网 编辑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