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今天你读书了吗
我家的抗战故事
发表时间:2016-07-11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书名:我家的抗战故事

  作者: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编著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5011

  

  内容简介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联合全国党刊党网共同开展“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这里,我们挑选了102个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家庭,为了抵御侵略者,保卫家园,有的还未成年就离家抗敌,有的是全家投入抗日洪流,有的在战斗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有的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个人的故事,是家庭的记忆,也是民族的历史。这些抗战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历程。将它们汇集起来,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历史的敬重。

  

  目录

  和白求恩在一起的日子        讲述:王恩厚 撰稿:王磊// 001

  一座完好保存76年的纪念碑        作者:汪苹// 003

  根据地老百姓救了俺娘俩的命        讲述:邓宛如  撰稿:蔡玲// 006

  祖父得到中共抗日嘉奖令        作者:李丽文// 010

  军工情里的抗战梦        作者:王鑫  刘峰// 015

  我家的传家宝:两盏陶瓷油灯        作者:薛振堂// 019

  二伯父19岁离家抗日        作者:马德志// 022

  父亲机智斗顽敌        作者:张松山// 026

  岳父从放羊娃到八路军战士        作者:93244569(网名)// 028

  母亲的抗战记忆碎片        作者:霞光玫子(网名)// 029

  母亲的一段传奇        作者:皇城一兵(网名)// 031

  一枚特殊的“勋章”        作者:郭现义// 033

  在芦苇荡藏身的日子        作者:青志发(网名)// 035

  父亲是“战斗模范连长”        作者:星火燎原继续革命(网名)// 038

  爷爷当上交通员        作者:1387256(网名)// 040

  我从日本人手里死里逃生        作者:朱秀英// 043

  我的六叔“飞虎队”教官陈端纮        作者:陈齐堃// 045

  抗战的家庭记忆        作者:贺琪// 049

  15岁的我光荣加入共产党        讲述:蔡秀云?撰稿:远才如// 052

  八天八夜突围记        作者:李绪法// 054

  父亲曾是“小八路”        作者:李少举// 056

  父亲的心愿:将真实名字刻在墓碑上        作者:曲岩// 058

  一封迟到的抗战家书        作者:蒋光宇// 060

  跟随远征军走出原始森林        讲述:刘桂英  撰稿:萧辉// 062

  摧毁日军水道据点        讲述:郑珊 撰稿:姜学会// 064

  婚礼上吹响“抗日集结号”        讲述:张雅琴  撰稿:万佳 胡玥// 067

  爷爷杨靖宇艰苦的抗联岁月        作者:马继民// 070

  让鬼子闻风丧胆的三舅赵尚志        作者:李龙// 073

  父亲一生中不寻常的14年        作者:周伟// 076

  毛主席亲自给我父亲颁发奖章        作者:冯松光// 079

  父亲的篝火        作者:王昶军// 081

  爷爷的那张老照片        讲述:王晓红 撰稿:侯昕// 084

  我跟金百万打鬼子        讲述:鲍凤阁 撰稿:郝文彦// 088

  回忆我的父亲李兆麟将军        讲述:张卓亚 撰稿:杨雪根// 091

  跟着舅舅打“鬼子”        讲述:王汝山 撰稿:韩秉祥// 095

  难忘“地下岁月”        讲述:朱立英 撰稿:车少远// 097

  日寇屠刀下的智救        作者:龙兴顺 龙涛// 099

  父亲打日本威震日照城        讲述:魏开功 撰稿:李学增// 102

  智斗日军        作者:肖文贞// 105

  洒尽热血写春秋        作者:刘延水// 107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讲述:傅泉 撰稿:姚岚 张枫翌 杜一帆// 109

  生死交付太行山        讲述:李保山 撰稿:申欣明 王胤淇// 111

  回望在抗战根据地的日子        讲述:阎考成 撰稿:耿煜雅// 113

  皮司令让我当武工队队长        讲述:郭兴 撰稿:段铁安// 116

  怀念我的曾祖父马占山将军        作者:马珺// 119

  我的父亲和《拂晓报》        作者:杜金陵// 122

  父亲14岁投奔八路军        作者:高晨光// 124

  唯留寸照在人间        作者:杨建良// 126

  父亲吉鸿昌就义时的血衣        讲述:吉瑞芝 撰稿:段铁安// 129

  全家齐抗战        作者:古小红// 131

  抗战老兵覃文来        讲述:覃文来 撰稿:陆翠琳// 134

  期待这枚纪念章        作者:方玲// 136

  用生命掩护新四军        作者:曹工// 138

  96岁老兵的抗战记忆        讲述:黄刚 撰稿:罗修云?汤和平// 141

  父母在抗战中的战斗故事        讲述:王建辉 撰稿:秦东风// 144

  打不垮摧不毁的“胡营愣娃”        作者:胡希捷// 147

  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讲述:张更文 撰稿:赵莉渭// 150

  三伯父为抗日造“三酸”        作者:张民翔// 153

  父亲被日本鬼子活埋        讲述:杨国斌 撰稿:孟杨// 156

  用生命保护抗联战士        讲述:敖永刚 撰稿:孟杨// 158

  掩护抗联战士突围        讲述:兰玉琢 撰稿:李金梅// 160

  共产党让我获得第二次人生        讲述:刘凤志 撰稿:刘贵军 梁君// 162

  叔父的抗日经历        作者:杨选娣// 164

  他牺牲在敌人的枪下        讲述:解建平 撰稿:尹志军// 167

  一个坚定的地下交通员        作者:赵范敬// 170

  图云关往事        讲述:李性刚 杨永楦 撰稿:李远莉 赵曌// 172

  抗战时期的父亲和爷爷        作者:张吉明// 177

  我的外公抗日空军英雄邵瑞麟        作者:张志敏// 180

  一个黄埔军校生与周恩来的往事        讲述:蒋慧聆 撰稿:蒋汉昭// 183

  五叔爷冯培澜以文艺作刀枪        作者:冯秀琨// 185

  父亲参加地道战        讲述:冯先华 撰稿:刘晓伟// 188

  不屈服的爷爷        作者:黄耀河// 191

  带血的拨锤        作者:李成林// 194

  父辈们的生死情谊        作者:李伟伟// 197

  爷爷身上的刀痕和枪眼        作者:张泽虓// 200

  一辈子的信仰        作者:车轩// 202

  祖父的“潜伏”故事        作者:李清波// 204

  祖母的血色记忆        作者:李雪丽// 207

  曾外祖父的《狱中诗》        作者:李雪莹// 210

  跑道上的丰碑        作者:刘述涛// 214

  一幅云南大理石的画像        作者:史锐// 217

  伯父和儿童团员一起打鬼子        作者:王大庆// 220

  一座以爷爷的名字命名的村庄        作者:赵凤堂// 222

  父亲讲述智取老顶山战斗        作者:江和平// 225

  智勇双全的珩叔        作者:刘国藏// 227

  父亲两次被捕两次脱险        讲述:吴元荣 撰稿:韩占云// 229

  在日寇腹地坚持抗战        作者:胡立成// 231

  父亲在抗大学习战斗的日子        作者:解援军// 234

  父亲参加潘家峪复仇团        作者:潘贵清// 237

  我的奶奶戎冠秀        作者:李耿成// 240

  父亲自沉轮船阻敌报国        作者:陈乾康// 244

  父亲不寻常的抗战之路        作者:刘晓洪// 248

  姑夫是个“老抗联”        作者:崔光烨// 251

  舅舅一家献出七条宝贵生命        讲述:张影 撰稿:李明// 255

  父亲送三个儿子参加八路军        作者:赵殿勋// 258

  父亲策反胥金城率部起义        讲述:郭青山 撰稿:保晓冲// 262

  父亲在“五团”打鬼子        作者:陈德泽// 265

  在抗日烽火中成长        讲述:窦林 撰稿:段铁安// 268

  爷爷是个“土八路”        作者:冯炽// 270

  母亲瞒着家人参加新四军        作者:李海阳// 272

  父亲战斗在冀中平原        作者:铁虎// 275

  寻找哥哥周浩然        作者:周法廉// 278

  

  部分章节

  一座完好保存76年的纪念碑

  作者:汪苹

  我的阿姨冯玲是一名新四军医护人员,在日机轰炸时为抢救伤员而牺牲,献出了年仅20岁的年轻生命。至今,安徽省泾县云岭的山坡旁还矗立着一座为她立的抗日烈士纪念碑。

  阿姨从小在上海做童工,后来上夜校学习了革命道理,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十几岁的她和年长几岁的姐姐(我的母亲)做了许多革命工作。她们贴标语、闹罢工,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参加“抵制日货”等爱国宣传活动。在夜校开展的歌咏活动中,音乐家吕骥同志来教她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新女性》等歌曲。别人还没背熟歌词,长得小巧机灵的阿姨,似乎更有这方面的天赋,早已有韵有味地单独高唱了。大家都羡慕她,夸赞她,许多人都愿意与她交朋友。1936年,在“上海市纪念聂耳遇难一周年专场歌咏大会”舞台上,阿姨扮演的角色惟妙惟肖,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作为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成员,她们参加了这个时期上海所有的抗日活动和聚会,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几次大聚会、“要求释放上海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七君子”的集会等。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夜校专门请了医务人员教给大家一些常用的抢救伤员的急救方法。经过培训,阿姨很有信心地说:“到时候我们就不再是空口宣传抗日了,还能用自己的技术、本领去服务呢!”后来,女青年会把她介绍到法租界国际难民收容所去工作。

  面对这些饱受战争苦难而情绪反常绝望厌世的难民,阿姨和其他人一起仔细料理他们的生活,想方设法安定他们的情绪,教他们的子女读书和唱歌。阿姨积极投身到繁重艰苦的工作中去。由于生活艰苦工作劳累,她病倒了,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又转为伤寒病,只得由收容所送往慈善医院住院治疗。稍好后,她不得不听从大夫的意见,回老家养病。

  很快,老家浙江海盐也沦陷了,鬼子时常骚扰。外祖父在饱受惊吓和生活重负下遽然病逝。她再也忍不下这国难家仇,病好后重回上海继续从事抗敌救亡工作。

  不久,她随上海煤业救护队一块儿西行,遣送难民到皖南后,她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的卫生训练班学习后,她被分配在军部教导队医务所工作。当时阿姨曾给妈妈来过一封信,信中说:“阿姐,跟上海比起来,这里又是一个世界啊。不分首长和战士,大家都互相尊重。这个大家庭很开心呢!虽然每个月只有三元钱的津贴,上夜班也确实有点艰苦,但是看到那些可爱的伤病员又能康复上前线了,这就让人快乐……”

  1939年秋天,妈妈接到一封信,说阿姨已于7月1日光荣牺牲。她是在日寇飞机轰炸医务所时奋力抢救伤员而被炸死的,刚刚开了追悼会,军部号召大家都要向她这位英雄学习,并在她牺牲的地方为她立了一座纪念碑……

  正是怀着为妹妹报仇的决心,妈妈也和几个朋友一起辗转来到安徽省泾县云岭参加了新四军。看到妹妹留下的一只小箱子,妈妈仿佛听到了她的歌声:“高高的云岭,屹立在皖南;铁的新四军,英名鲜血染;保卫我民族,收拾好河山;不怕千般苦,团结起抗战!”妈妈想找几张妹妹的照片带在身边经常看看她。一位女同志抱歉地说:“冯玲烈士的照片本来是有几张的,追悼会刚开过就被她的几个好友拿跑了,一张也没留下。”

  自皖南事变后,我的父母就再没到过泾县。

  1991年清明前夕,我的父母,同为新四军老战士的他们,在友人的陪同下见到了这座保存完好的抗日烈士纪念碑。面对纪念碑,我的父母亲百感交集,他们分站在纪念碑的两旁,用手抚摩着这块奇迹般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石碑,眼神中流露出肃穆凝重之情,似乎又想起了当年的往事。

  带着深深的缅怀之情,父母手扶墓碑留下的这幅照片,成为我家珍藏的宝物。每每思念起牺牲的阿姨,就会痛恨日寇的暴行,就会不忘民族恨家国仇,就会永远不忘那些牺牲的抗日英雄。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一定要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而尽力奋斗无私奉献!

  (人民网供稿)

  

  

  

网站编辑:穆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