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项英夫妇与群众鱼水情深:离别时送绸缎被单表达感激
    发表时间:2019-01-2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的《一床珍贵的被单》一文,通过一床被单的故事,描述了项英同志和于都百姓的一段“亲密友谊”。它代表着当时苏区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情深,以及苏区百姓拥红护红的赤诚之心。文中记述: 

    (图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的红军被单原物)

      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后的1934年12月,以项英、陈毅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分局转移到了黄麟乡井塘村,项英等中央领导被安排住在村民谢招娣家里。听说红军要在家里落脚,谢招娣十分高兴,一家人一边为项英等人腾房间、打扫卫生,一边忙着帮红军搬东西,安排住所,但她并不知道项英是红军的高级领导。

    随后的日子里,谢招娣时不时地送一些黄元米果、花生、鞋垫等食品和生活物品给红军战士,帮助他们洗衣服、洗被褥。项英的妻子张亮和红军战士们也经常帮助谢招娣犁田、砍柴、劈柴、打扫卫生,长期的相处让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都把对方看做自己的亲人。

      转眼到了1935年春节,革命形势对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十分不利,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加紧了“清剿”,红色苏区只剩下于都部分区域,且日益缩小。为了轻装上阵,更为了表达对谢招娣一家人的感激之情,中央分局离开井塘村的头一天晚上,张亮把随身携带多年的一床绸缎被单送给了自己的亲人——谢招娣。

      红军走后,谢招娣一直不舍得用这床绸缎被单,而是把它收藏起来,视为宝贝加以保护,她决定等红军回来后再交还给红军。不久后,国民党兵来到井塘村搜查,把全村的“老俵”赶到村里的晒谷场上,威胁大家要把收留的红军伤病员和红军物品统统交出来,否则,一旦发现就格杀勿论。

      “老俵”们一声不吭,守口如瓶,更不用说主动交出红军的伤病员和物品来。于是,国民党兵在村里挨家挨户地搜查,幸亏“老俵”们事先把红军伤员和红军的物品藏到了深山的岩洞里,敌人在全村翻了个“底朝天”,终是一无所获。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谢招娣一直珍藏着这床珍贵的绸缎被单,去世前她把被单交与家属钟正予,并叮嘱钟正予一定要保管好。2004年,于都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期间,钟正予主动把它捐献给了县博物馆。被单珍藏至今,那段故事也在民间流转至今。

    (责任编辑:赵丹阳)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