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刘少奇的平民家风
    发表时间:2017-09-0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刘少奇教育子女,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什么?不好好学习要管,品德不好要管,没有礼貌也要管。放什么?能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的事情,能使他们经受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干,提高他们的自治能力,这样有时可能会跌跤子,但对他们健康成长是有帮助的。

     

      “我们希望你能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

      刘少奇重视孩子们的理想信念教育。1963年春,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国,其间,正逢上中学的女儿刘平平14岁生日。5月9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写信给刘平平,祝贺她生日。刘少奇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写道:“我们希望你在满14岁以后,认真地考虑一下: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你应当力争上游,不要安于中游,不要做落后分子和自私分子。”“我们希望你能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雷锋式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能够真正继续承担起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现在学习要认真、刻苦,热爱劳动,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关心集体,关心国内外大事,为了人民和集体,可以有所牺牲,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将来,党和人民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可以做好什么工作。”

      这年12月21日,刘少奇同刘允斌等子女们谈话,教育他们要立大志,自觉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他说:“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会感到有意义,心情才会舒畅,在困难面前才不会悲观失望,永远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1964年夏天,刘少奇邀请当年参加过安源罢工的工人代表袁品高来北京欢度五一劳动节。刘少奇在中南海接见了他,还让王光美带着孩子们到他住的地方去看望他,请他给孩子们讲安源工人的斗争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袁品高见孩子们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并且听说他们上学不是走路就是骑自行车时,感慨地说:“这都是少奇同志言传身教的结果啊!”

     

      “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

      1959年5月10日,刘少奇请刘平平和刘源就读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陶淑范、褚连山等老师到家里做客,商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仔细地询问了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后说:“平平和源源是我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中国有句老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今天请你们来,就是商量如何配合共同教育平平、源源的问题。”

      刘少奇接着说:“我工作忙,你们召集的家长会议,虽说都是光美去参加的,但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希望你们把我的孩子当作你们自己的孩子去严格教育。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照顾他们,那样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教育孩子有个配合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要互相紧密配合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努力,也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少奇还向老师问起平平和源源在学校表现,他诚恳地说:“请你们说实话,他们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或者哪方面好,哪方面差。我虽然是他们的家长,可是没你们接触得多,了解得多。”

      班主任立即回答:“平平和源源在学校里学习很努力,生活俭朴,对老师很尊重,也能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们知道你们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有缺点错误时,我们也敢批评,没有顾虑,从不护短。”

      王光美高兴地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如果溺爱和娇惯,实际上是害他们,是对他们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位老师补充说:“这两个孩子的勤俭和朴实在全校是出了名的。”

      刘少奇接过老师的话说:“勤俭是一种美德。不要说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就是将来我们的日子好过了,也还要提倡勤俭节约。”

     

      “咱们家搞工农兵的都有,也不错嘛”

      刘少奇经常教育子女,他在一个孩子的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格言:正人先正己,己不正则不正人。他对子女爱而有教,遇事商量,大事晓之以理,小事循循善诱。召开家庭会议,征求意见,是刘少奇教子的一个显著特点。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为解决全国日益增多的学生升学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刘少奇积极倡导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搞半工半读学校。碰巧的是,在他家里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一年,他的一个儿子初中毕业考高中,报了几个学校都没有被录取,孩子闷闷不乐。

      这时,身边有的工作人员议论说,国家主席的孩子,还能不上高中吗?只要刘少奇说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刘少奇听到这些议论后,特意召开家庭会议。刘少奇说:“我们家的孩子也不一定要考高中、上大学。能多受些教育固然好,但是没考上就不能要求别人照顾。国家主席的孩子和工农兵群众的孩子一个样,不能搞特殊。我看,咱们家搞工农兵的都有,也不错嘛!”刘少奇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后,决定其小孩上北京市农业技术学校,该校这一年招收的学生是320名,报到的时候只剩下250人,毕业时已经只有80人了,其中高干子弟两名,刘少奇的孩子坚持学习了4年,后来分配到农村工作。

      在刘少奇言传身教和严格教育下,在他高尚品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们都健康成长,成了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