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论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托起特殊群体小康梦
    发表时间:2020-05-22 来源:党建网

    李伏清 张凯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贫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如期脱贫,关乎贫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格外关心和关注,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2020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的主题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让任何一位残疾人掉队,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残疾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充分体现。

      一、加快残疾人群体的脱贫速度

      加快残疾人群体的脱贫速度,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中之难。当前,我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效果显著,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大幅减少,贫困残疾人数量从700多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近50万人。然而,由于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剩余的任务依然艰巨,贫困残疾人仍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从现在到 2020 年底仅剩下六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加快残疾人群体脱贫速度,确保近50万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疫情之下,我们更需要持续强化残障群体兜底保障,运用大数据,发展康复机构、残障人托养之家,开展特殊群体职能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对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实行点对点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低边家庭、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残疾人毕业生实施托底帮扶等工作,加快残疾人群体脱贫速度。

      二、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扶贫精度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助残脱贫具有特殊性,更要强调“精准”二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组织开展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监管为核心的助残脱贫,通过量体裁衣、精准滴灌,切实做到贫困残疾人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各项政策和项目真正落实到每一名有需要的残疾人身上。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与帮扶需求,提升残疾人帮扶工作和助残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摸清楚每个残疾人的家庭信息及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教育就业等方面需求。要精准施策,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的保障水平,真正兜住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底线,促进有就业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就业增收,确保稳定脱贫。要精准监管,凡是涉及残疾人的扶持项目,落地实施要进行精准监督。

      三、提升残疾人群体的扶贫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这一要求深刻揭示出助残脱贫工作不仅是物质保障问题,更是精神关怀问题。对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要扶“贫”,更要扶“志”、扶“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紧密结合。要把助残脱贫作为考验党员干部党性与人民性的“赛马场”,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成效的“试金石”,作为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大考场”。各级残联组织要用心用情地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成为广大残疾人信赖的温暖之家。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扶贫济困、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助残脱贫,伸出援助之手。

      四、加大残疾人群体保障的持续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的政策(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更适用于残疾人群体脱贫工作。增进健康、避免致残,既是每个人、每个家庭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然而,残疾人的无法治愈和重度残疾人需要外部帮助的特点,决定了残疾人脱贫工作的长期性。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注重特殊群体扶贫效果的长效化,更应关注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扶贫措施与成果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取决于政策支持的连贯程度。因此,我们不仅要坚持做好扶志扶智“双管齐下”的工作,还要做好扶“今天”更要扶“明天”的可持续性工作。

      紧紧围绕“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这一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完善残疾人保障政策、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推动持续性关爱残疾人的工作,真正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高质量的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孙 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