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刘含钰:“要肯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发表时间:2018-09-07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把吃亏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

      1955年,刘少奇在给儿子刘允若的一封信中写道:“不要骄傲,不要看不起人,要尊重大家的意见,要肯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一句“要肯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的叮嘱,既道出了一位父亲在为人处世方面对子女的期待,也包含着一名共产党员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怀。

      刘少奇一生都甘愿为人民的事情吃亏:在白区工作时,舍不得花党的费用,经常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农村调研时不住招待所,吃住在老屋甚至猪场,铺禾草,睡门板,实地了解群众生活;农民反映看不上电影,他就把外国友人赠送给他的放映机,转赠给河北抚宁的农民……正是这一件件为大家的事情肯吃亏、甘吃亏、乐吃亏的举动,使刘少奇受到人民衷心爱戴,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丰碑。

      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甘愿为人民的事情吃亏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被称为“共和国任期最长村支书”的张国忠,为群众利益从不计个人得失,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吃亏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为昔日荒山披上绿装,自己却甘于清贫,被称为“草帽书记”;前不久,为抢救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牺牲的黄群等3名同志,在惊涛骇浪中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正是广大共产党员始终把人民利益挺在前面,把人民放在心中,才“唤起工农千百万”,才使我党我军始终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有甘愿吃亏的精神。有的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回避躲闪,瞻前顾后,生怕付出多了,吃亏了;有的干出一点成绩,就大肆宣扬,生怕成绩被埋没;有的在评比表彰时,生怕别人“抢”在自己前面,荣誉得不到,利益沾不上。凡此种种,看上去是不肯吃亏,实则是党性不纯、心无大局的表现。

      愿不愿为大家的事情吃亏,对普通人而言,是对品德的一种考验和锤炼。但对一名党员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考验和锤炼,更是一种党性的内在要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初我们入党都曾紧握拳头,宣誓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试想,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平时都不愿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那么关键时刻他又怎能为群众利益而舍得个人利益呢?

      为大家的事情吃亏,其实是占了大“便宜”,因为这样做获得的是群众认可。可以说,一名共产党员是否有吃亏的精神,有吃亏的行动,反映的是党性强弱和觉悟高低;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勇于吃亏、甘于吃亏,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品质。把吃亏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始终埋头苦干、踏实肯干,必能担起时代重任,不负共产党员称号。

      对于一级组织而言,应当做到不让“对大家的事肯吃亏”的干部吃亏。要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象。让肯吃亏者不吃亏、让能吃苦者吃香,如此人们才愿意吃亏、乐于吃亏,才能有效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