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李峰:走出学习理论的认识误区
    发表时间:2017-09-22 来源:辽宁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学习理论,关键在认识,根本在态度。认识决定态度,态度深化认识。深化认识,端正态度,就要走出学习理论的诸多认识误区。

      学习理论不是“包医百病”,而是“强身健体”。理论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强身健体的治本良方。任何理论都不能包揽无遗地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理论的作用在于治本,而不是治标,是对人思想的升华、精神的提振、实践的指导。学习理论,能使人的品位和境界不断得以提升,使人的综合素质不断得以增强。共产党人的理论武装是最根本的武装,有了这种武装,就有了探索实践的底气、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斗争的锐气、与时俱进的朝气,就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形势下明辨是非,拨云见日,保持定力,登高望远,达到“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学习理论不是“立竿见影”,而是“如影随形”。理论的作用不是快捷的,而是缓慢、长久、潜在的,而一旦理论的作用发挥出来,又是深沉、巨大、不可估量的。学习理论,不能指望立竿见影、立马见效,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理论的效果是渐进显现,如影随形,往往是在内炼素质、外树形象中体现出来,在不断实践、干事创业中彰显出来。学习理论的效果的体现与彰显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要通过一些事物转化而逐渐实现。这个转化的过程,既有实践的不断深化,又有理论的不断升华,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把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达到一个更高水平,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学习理论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理论不是给人以成果,而是给人以方法;不是给人以结论,而是给人以推论;不是让人直接进入宫殿,而是提供人们进入宫殿的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就是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提供了精准施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我们党积累的经典方法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之中。正是这些重要的方法论,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化实践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推进理论创新。

      学习理论不是“贴标签”“套事物”,而是坚持问题导向。理论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从抽象概念出发、从主观意愿出发,而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存在问题出发。研究分析客观事物,不能套用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框架、固定的概念,这些只会把人们引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在研究探索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也是分析事物矛盾、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的切入点。我们正是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走过来的,正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前进的,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引而提炼出概括出的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断指导实践深入发展。

      学习理论不是书斋“功课”,而是实践结晶。理论是鲜活生动的,不是死板僵化的,不是理论家在书斋里想出来、写出来的,而是实干家在实践中走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无不产生于创新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理论形成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理论的生命力所在。从表面来看,理论是以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概念形式而存在,但从实质看,它的根基在实践之中,发展于实践深化之中,受检验于实践进程之中,无实践之源泉,理论之水就会枯竭。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思想并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需要理论并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伟大时代,实践创造者理所当然、势在必然地成为理论创新者,实现两者良性互动、融为一体,从而使灿烂的实践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创新之果。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马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