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孔德柱:“也许没事”是侥幸作祟
    发表时间:2017-08-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也许没事的想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就是怀着也许没事的侥幸心理,在贪婪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海南省琼海市委原副书记陈列雄在忏悔录中坦言。据报道,他的仕途原本一帆风顺,还荣获多项荣誉,却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也许没事”的自欺欺人心理怂恿,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邪路。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也许组织不会发现”“也许没事”,生活中抱着侥幸心理,企图自欺欺人、蒙混过关的例子并不鲜见。犯了错误,指望不受惩罚;收了红包,期盼不被发觉;干了坏事,幻想不被问责。其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有时候也许会蒙混过关,获得暂时安稳,但终究“躲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普通人如此,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作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一言一行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务实、清廉,还是心存侥幸、为所欲为,是非曲直都逃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

      要知道,“也许没事”是“早晚出事”的前兆,侥幸心理一旦萌发,对他们而言,纪律“红线”和“底线”再也不是带电的“高压线”,终究敌不过不讲原则、不守底线、不畏纪法的“闯关者”。殊不知,不但自欺欺人的侥幸关没闯过,换来的却是忘记初心、丧失民心、愧对良心。

      深究“也许没事”的背后,有理想信念淡薄,放松了对党性修养的锤炼;有纪律意识缺失,降低了对遵规守纪的要求;还有公仆意识模糊,遗忘了从政为官的初心。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潜滋暗长的侥幸心理突破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要力戒“也许没事”的侥幸心理。有道是:病由心生、相由心成,物由心转、路由心通。思想不纯、非分的欲望给侥幸心理滋生提供了生存土壤,进而繁衍出贪污腐化、堕落变质的“病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彻底铲除思想的“污垢”,让部分心存侥幸、怀有私心杂念的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回归到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为老百姓谋福祉上,才能正本清源,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作为党员干部,要多看前车之鉴、多听悔恨之言、多思贪欲之害。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心存敬畏,对群众心存敬畏,对责任心存敬畏,对纪法心存敬畏,怀着一颗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干事、创业、用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