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王占峰:改革的初心
    发表时间:2017-08-09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王占峰:改革的初心——对《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几点体会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景式、权威性梳理总结,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脉络、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以案例形式体现了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观后很受启发,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在行动上进一步增强了奋力投身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的自觉性。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改革源自初心:时代之问、时代之责、时代之幸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先后完成和推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使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一跃成为国富民强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源自中国梦。中国梦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和精神动力,集中承载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环顾当下,我国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社会矛盾增多、资源环境承载已近极限、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等等,严重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历史和现实表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改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解难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它源自我们党的坚定初心和崇高追求,剑指制约科学发展、人民幸福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眼于未来长远、长治久安,它是我们党对时代之问的回应,是勇立时代潮头的责任与担当,其过程和结果更是时代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二、改革具有章法:顶层设计、找准症结、结果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重要一环,“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与之前的改革有所不同,它更加具有系统性,从总体谋划到明标定向,从谋篇布局到渐次推进,将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范围更广,格局更大,内容更深,却更有章法,这也是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值得学习的方法论。

      统筹谋划,注重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小打小闹,小修小补,而是要伤筋动骨,目的是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话,表明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后一句话是理论创新,以前也提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总目标的立意更加高远,格局更加宏大。同时,在总目标下,还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化改革的分目标。在此基础上,中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主攻方向、优先顺序以及时间表路线图,架梁立柱,在各个领域陆续建立起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

      找准症结,破解关键问题。改革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数学上,如果没有1,再多个0也没有意义。当前各领域都积累了很多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改革必须找准症结,下好先手棋,打好当头炮,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将改革进行到底》中讲了几个例子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司法领域的司法责任制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万目张的破题之举。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平衡、不协调,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市场出清,由创新驱动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供给,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司法责任制改革,明确了有责先有权,用权必担责,统一了权与责,解决了“层层负责,层层不负责”的问题,责任制改革也催生了一支专业的司法队伍,审判效率和水平也自然有了明显提升。

      结果导向,走好群众路线。结果导向,就是以人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以国家更好发展为大逻辑,让人民群众从国家发展中受益,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逐渐优化,质量效益逐渐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年前的48%提升至6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1.6%,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保持较低水平。另一方面,直接针对民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开刀,让老百姓能感受得到改革的成果,如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户籍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环境治理推进、反腐败深入推进等,赢得了民心民意,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三、改革需要精神:长征精神、滴水精神、工匠精神

      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要涉的险滩多、要打的硬仗多、要动的奶酪多,更加需要精神支撑。

      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胜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党中央已经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必须奋勇前进,攻坚克难,敢闯敢试,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动一些人的奶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到达的那一天。

      持之以恒的滴水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滴水终究可以穿石。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是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就能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弥足珍贵。改革就是需要这种着眼长远且又立足实际的实干精神,就是需要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滴水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改革开放的前30年,重点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未来30年,要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只追求速度,不讲求质量的粗放式发展的结果。改革呼唤精益求精、耐心专注、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改变中国制造低端、廉价、不环保的形象,创造新供给,满足高层次需求,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优化经济结构。(作者单位:广东银监局)

      (责任编辑:王玥芳)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