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左腾腾:组工干部“三味”
    发表时间:2017-07-17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组工干部是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主体,是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选拔管理等工作的党员干部。组织寄予厚望,群众充满期待。作为组工干部,当以“书香味”“泥土味”“汗水味”作为自身印记,履行职责使命,无愧于党和群众的信任。

      涵养“书香”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提出,党和国家事业日益发展壮大,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越来越需要大批有战略思想、世界眼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干部。组工干部的行为是其知识学问的外化,组织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干部队伍的培养、发展和壮大离不开组织工作的保障、改进与创新。所以,组工干部学习能力的强弱、知识储备的多少,不仅影响工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质量好坏。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组工干部要把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涵养自身的“书香味”,保持一颗“久久为功”的平和心态,不心浮气躁、不急于求成、不浅尝辄止、不急功近利,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读党史、读政策、读常识书、读专业书、读人文社科书,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厚积薄发,始终保证“源头”有“活水”,在工作上赢得主动。

      常沾“泥土”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组织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实践性,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最终成效也体现在基层。深入基层是组织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每一位组工干部必须掌握的技能。能否深入基层、掌握一线情况,是决定组织工作得失成败的关键。组工干部常常身居“楼堂”之上,对着电脑“谋局部篇”,拿着文件“运筹帷幄”,这显然有悖党实事求是的作风,也不利于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工作才有多少把握,来自基层的声音能够帮助理清制定政策的前因后果、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无论是组织工作的政策变化,还是相关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项措施的出台,都需要对基层情况的全面掌握和对各方意见的详细收集。因此,组工干部要沉下去,以对党、对组织、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脚步”丈量民情,通过广泛的基层观察、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民情、基层诉求,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获真知、求实策,汲取群众力量、感悟基层智慧,增强对基层情况的认知能力和对理论的感悟能力。

      充满“汗水”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组织部门的很多工作都是基础性、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某种程度上来说,紧张、繁杂,“5+2”“白加黑”更是家常便饭。“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涂红刚,专注本职工作14年,加班加点、以部为家,最终成为政策通或档案一口清;李林森重伤不下火线,三次晕倒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尹中强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被誉为组工战线的“拼命三郎”。这种付出、这份专注是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正是这种“安、专、迷”,体现了千千万万普通组工干部身上最闪亮可贵的精神。“若非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压力是组工干部砥砺意志的“磨刀石”,更是其不断向前的“助推器”。做组织工作,就要主动挑艰苦的工作去做,寻重担子去挑,有意识地与苦为伍、以苦作舟,在岗位上挥洒汗水,躬耕不倦、进取不息、奉献不止。(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王玥芳)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